公告栏:
站内搜索:
象山县:农业发展有“智”更有“质”
时间:2025-07-30 16:07:19 来源:宁波通讯 作者:夏超明 点击:389次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变得触手可及,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改变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三面环海、两港相拥的象山,在数字化浪潮中,加速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等成果转化落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加速变为现实。2024年,象山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95.8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新技术,东海水养出大西洋鲑鱼
在象山县高塘岛乡的陆基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鱼基地,一批批鲑鱼经过打捞、宰杀、打包、发货等工序后迅速发货,最快5个小时就能“游”到长三角餐桌,24小时内可运抵全国。
大西洋鲑鱼是三文鱼中品质较优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海域,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此前因其运输流程长、保鲜成本高,中国消费者想要快速尝到美味需要经历一番等待。
如今,在象山优良的海洋生态条件下,借助源自挪威的先进技术大西洋鲑鱼实现本地化养殖。2018年,诺帝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成立,将北欧鲑鱼陆基养殖项目引进象山。
笔者在诺帝克养殖基地现场看到,一尾尾健硕的大西洋鲑鱼在养殖池内逆流游弋,活力十足。这些鲑鱼的“前身”是来自冰岛的优质鱼卵——每批次均附带有基因证书,确保品种纯正。
鱼卵在基地孵化后进入养殖水池,但这些具有北欧基因的鲑鱼如何适应中国环境?诺帝克水产总经理童安睿介绍,陆基养殖大西洋鲑鱼是一门精细活,养殖技术、养殖设备均来自挪威。从孵化到成鱼需经历24个月的培育周期,其间鱼苗会依次经过孵化室和9个养殖池。
“水处理技术是关键一环。”童安睿强调,“我们采用世界先进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用水取自东海海水,经净化后进入源水系统进行冷却处理,将水温精准控制在12至14摄氏度,完全符合大西洋鲑鱼的生长需求,再注入养殖鱼池。”
2024年4月,经历两年的精心培育,象山养殖基地首批规模化养殖的大西洋鲑鱼成熟上市。这批成鱼均重5.7公斤,以98%的存活率和品质特优率,印证了象山海域养殖大西洋鲑鱼的技术可行性。市场反馈显示,其新鲜度和口感表现优异。
目前,该项目首期已全面投产,年产能达4000吨,基地平均每周供货量可达70吨。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年产能将提升至2万吨,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新装备,深远海平台养殖大黄鱼
休渔季也能吃到新鲜大黄鱼。5月,“东海一号”深远海养殖大黄鱼产销签约仪式在象山举行,首批2万条岱衢族大黄鱼,通过数十家分销商走向市场,为市民餐桌带来鲜美滋味。
靠海吃海,海洋是象山的“蓝色粮仓”。去年7月,在距离象山石浦镇约27海里的渔山列岛,浙江首个现代化深远海养殖平台投用,这个“顶级海钓海域”如今成为大黄鱼的新家园。该平台采用箱体式结构,长82米,宽32米,养殖面积相当于6个标准篮球场。
以前,象山养殖的大黄鱼集中在黄避岙西沪港、三门湾海域等近海区域。“东海一号”平台的投用,不仅缓解了近海传统养殖饱和的压力,还推动渔业养殖模式的创新转型,成为浙江海洋渔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东海一号’主要投放在离岸20公里以上或水深超过20米的海域,通过大型网箱养殖鱼类。”浙江深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宣立新透露,该平台利用压载水舱可调节平台的重心、浮态和稳定性,实现超10米的深度调节,半潜式设计能防17级台风。为防止黄鱼外逃,还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做双层网,确保养殖安全。
平台生活区配备完善的工作生活设施,能源供应采用“波浪能+光伏+储能”的绿色组合。智能养殖系统集成了鱼群监控、环境监测等设备,技术人员通过大数据精准调控水温、盐度等关键指标。
“渔山列岛周边是高盐富营养海域,有300多种天然的饵料生物。”象山县浙海大海洋产业创新研究院教授郑家浪表示,“东海一号”还原了野生大黄鱼的生长环境,快速水流使大黄鱼的肌肉得到锻炼,肉质紧实,口感更鲜美。
得益于先进设备、优质苗种和良好环境,“东海一号”产出的大黄鱼品质出众,市场价格达到近海养殖产品的3倍。目前“东海一号”平台可年产大黄鱼400吨,今年计划销售量200吨。
新模式,数智赋能象山柑橘发展
6月,正值象山柑橘“红美人”幼果膨大期和夏梢旺发期,黄梅天气易引发病虫害。在象山墙头镇的先浩家庭农场,一台智能巡检无人车正在橘园内穿梭,通过移动式多光谱和RGB图像采集、空间扫描、信息传输等技术,结合多光谱球机网络平台系统,帮助农场主实时监测柑橘长势,科学调节生长环境。
无人车巡检和算法应用干预是象山柑橘数字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象山县果,柑橘栽培面积为10.2万亩,规模位居宁波第一、浙江第三。其中“红美人”柑橘更是创造了“亩均万美元”的高效益,成为带动橘农增收的“致富果”,目前全国种植面积已超150万亩。
近年来,象山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着力建设柑橘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种苗追溯、智能种养、精准分选、线上互联等多环节数字化整合重构,象山探索出“柑橘产业大脑+未来橘场”的创新模式,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象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的“一舱、一库、一图、六场景、N个系统”的象山柑橘产业大脑平台,让农场主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掌握橘园环境数据。消费者扫描柑橘包装二维码即可查询产品溯源信息,系统后台也能同步获取销售数据。
目前,象山县首创的脱毒种苗“一码溯源”和柑橘礼盒“一果一码”系统成效显著。“红美人”种苗售价达100元/株,精品礼盒售价为688元/盒,并远销海外。2024年,象山柑橘产业大脑入选全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案例,“象山柑橘”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攀升至36.4亿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