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去有风的地方,寻一杯醇香

时间:2025-07-31 17:07:00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作者:吴继银 点击:389

20253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考察时深情寄语:“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这一重要论断,为云南咖啡产业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云南咖啡的核心产区,保山市以地理标志保护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数字化赋能为突破,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体系,让保山小粒咖啡在新时代浪潮下绽放出璀璨光彩。

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通过“地理标志保护+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赋能+全产业链融合”路径,为中国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云南样本”。421日,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入选全国首批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

地理标志保护筑牢品牌根基

云南省地处全球咖啡黄金种植带,地理和气候环境适宜种植咖啡。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咖啡产业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目前云南省已成为中国咖啡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云南咖啡在国际市场的“咖”位越来越高。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保山小粒咖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保山小粒咖啡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保护名录;2022年,保山小粒咖啡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成为全国首个以咖啡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示范区,标志着保山小粒咖啡的品牌保护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自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创建以来,云南省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保山小粒咖啡》等22项标准,建立覆盖种植、加工、仓储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咖啡精品率从2022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70%,精深加工率从60%提升至85%

如今,中咖啡公司成为云南省首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保山市还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6个咖啡庄园被认定为“云南省精品咖啡庄园”。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14.49万亩,拥有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25家,电商年销售额超3.2亿元。

“去有风的地方,寻一杯醇香。”从潞江坝的火山灰土壤到高黎贡山的云雾滋养,每一粒保山小粒咖啡豆都承载着保山人的匠心与坚守。

数字赋能打造咖啡“产业大脑

20249月,保山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世界咖啡谷·保山小粒咖啡”小程序,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用户体验。该小程序咖啡集种植分布、品种特性、产量数据等基础信息于一体,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咖啡种植到成品的全流程,并嵌入智能推荐系统,实现“一键购买”和个性化服务。

小程序的创新实践是保山推动咖啡产业数字化升级的缩影。保山市通过“一图一库三平台”模式,建成咖啡产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发放追溯标签10.5万枚,覆盖4000余亩种植基地。消费者在手机上轻轻一点,便能穿越至千里之外的咖啡种植园,身临其境感受“从种子到杯子”的奇妙旅程。

科技引领构建全产业链体系

2024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咖啡品质与安全)”获批筹建,落户保山市。该实验室聚焦咖啡全产业链研究,覆盖97.8%的咖啡检测参数,参与制定《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咖啡果皮》等12项标准,推动咖啡果皮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保山市以“打造精品咖啡”为目标,制定覆盖“从种子到杯子”的地方标准体系,纳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96项,其中《小粒种咖啡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等创新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外,该地方标准体系通过统一品种、技术、收购和加工,推动咖农入社率超90%,优质生豆均价提升至60/公斤。保山市推出“咖啡贷”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咖农资金难题,全市从事咖啡产业农户数量增至5万余人。

短评

“土特产”到“金豆子”

保山小粒咖啡的蜕变,是云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从地理标志保护到数字技术赋能,从重点实验室建设到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保山市市场监管部门以创新与担当,让中国咖啡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未来,随着咖啡品质与安全实验室的深入研究,以及数字化平台的持续优化,保山小粒咖啡必将以更醇厚的风味、更高端的品质,向世界讲述中国咖啡的崛起故事。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