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茶圣故里,茶香醇郁

时间:2025-07-31 17:07:57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刘怡廷 点击:417

湖北省恩施州牛乳岭茶园云雾缭绕,绿意盎然,山顶亭台与远山相映成趣,宛如仙境。

 

 

今年4月,湖北省保康县检察院检察官深入辖区乡镇茶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升茶农环保意识。

 

盛夏七月,晨雾如柔纱般环绕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片片茶山,一棵棵静谧的古茶树舒展着油亮的叶片,吮吸着天地间的第一缕朝露。

“在全县对3000余株古茶树实现一树一档数字化管理后,古茶树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有效监测,古茶树认养和产品溯源工作顺利推进,为五峰古树茶品牌的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地一茶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五峰县的古茶树保护全面升级,得益于当地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公益诉讼典型案件。针对线性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中存在的文物原状与历史风貌严重受损、文物缺乏基本安全保护等侵害公益情形,该院开展精准监督,推动线性文化遗产从单体遗迹碎片化保护向整体性保护转变。

“我们为茶圣陆羽出自湖北而感到自豪,工作中,也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助力茶文化保护。”湖北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金鑫说。从茶叶种植环境保护到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再到万里茶道源头的产业规范,2024年以来该省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茶产业保护、茶文化传承共摸排线索98条,立办行政公益诉讼案件60件,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万里茶道”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古茶树保护专项等特色小专项,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茶文化传承。

从一捧好土到一方好茶

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大自然的馈赠。茶叶种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茶叶的品质与韵味。

农药使用记录是否规范?环境是否被污染?水土保持如何?这些关乎茶叶种植环境安全的问题,是湖北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监督的重点。

今年2月,崇阳县检察院在涉茶公益诉讼专项检察监督活动中发现,当地7家茶叶种植企业存在未规范建立农药使用记录的行为,不利于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34日,崇阳县检察院对相关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决定。

立案后,检察官再次走访涉案茶叶种植企业,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情况,通过查阅相关台账资料、询问企业负责人、前往茶山现场勘查等方式,明确公益损害事实。随后,该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茶叶种植过程中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指导;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核实农药采购台账及原始凭证和农药使用记录,确保农药使用可溯源。

416日,崇阳县检察院与相关行政部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检察官希望行政部门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对茶叶生产、加工及其相关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管理等进行全链条监管,标本兼治,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一周后,相关行政部门书面回复称,已对崇阳县28家茶叶种植企业、58家农资经营门店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农产品生产记录簿”发放实现全覆盖,同时已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的规定》以及《崇阳县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构建“源头严控、过程严管、风险严防”的长效机制。

为持续跟进监督,425日,崇阳县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深入涉案企业开展“回头看”,发现涉案企业已建立健全杀虫用药使用记录。在检察官的见证下,专业检测员随机抽取鲜叶样品并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合格。“没想到杀虫用药使用记录不全这样一个小问题,能够通过检察监督带动茶产业这么大的整改。”一名参加“回头看”的人民监督员感慨道。

在浠水县,针对茶山陡坡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茶叶减产等问题,检察机关也开展了精准监督。不同的是,面对行政机关在整改工作中怠于履职的情形,该院坚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今年325日,法院判决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讼请求。判决生效后,行政机关督促责任主体投入治理资金73.19万元,整改茶山面积3000平方米,新建高陡边坡挡土墙、穿路涵洞、截水沟、茶山步道、沉砂池等防护设施。如今,曾经“摇摇欲坠”的茶山陡坡正在安然度夏,再也不惧暴雨侵袭。

据了解,2014年以来,湖北省检察机关共办理涉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25件,推动1500余亩茶园得到保护。

“三无”散茶到地理标志产品

“快进来坐,这是新包装,您瞧瞧。”日前,在保康县店垭镇的一家茶厂,茶厂老板老徐一边热情招呼着前来走访的保康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一边拿起货架上的茶叶展示新包装,茶盒上“保康绿茶”四个字很是醒目,生产日期、合格证清晰可见。

这一看似普通的茶盒包装,背后是检察机关助力当地茶品牌发展壮大的生动故事。

保康县在北纬28°至北纬32°这一世界茶树生长的黄金地理坐标带上,被认定为“全国重点产茶县”。然而,随着当地茶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隐患也逐渐浮现。

20247月,保康县检察院开展茶产业保护公益诉讼监督专项工作,检察官走访73家茶山车间,查看了解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情况,发现部分茶叶经营商户大量销售散装茶叶,包装上无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和生产厂家,属于“三无”产品。

为凝聚共识,该院随即召开座谈会,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茶产业链建设工作人员、茶叶经营商户、专家等参与座谈。“这些乱象不仅威胁‘舌尖上的安全’,更可能让保康茶业数十年积累的口碑毁于一旦。”受邀专家李教授痛心地说。经过研讨,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制售“三无”茶叶的行为不仅影响当地茶叶整体品牌影响力,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20248月,保康县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对制售“三无”茶叶等问题进行摸底和整治。相关部门随即部署茶叶质量安全专项监督工作,深入全县9个乡镇、95家茶叶加工企业走访摸排,发现有的存在未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茶叶包装标准不一致等问题,一一责令整改到位。

202411月,保康县检察院邀请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茶农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发现茶叶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程透明化、质量可追溯、监管无死角。“保康茶叶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看着规范有序的茶叶生产线,茶农代表孙家勇高兴地说。

如今,曾经的散茶经过精心灌装、严格检测和规范包装,成功转型为地理标志产品“保康绿茶”。“今年上半年的营收比去年同期涨了近三成,下半年再接再厉!”老徐对自己的茶厂充满了信心。

“保康绿茶”这样华丽转身的茶叶品牌不在少数。2014年以来,湖北省检察机关聚焦茶叶生产销售环节,办理涉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22件,推动襄阳、十堰、黄冈等地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整治,解决了未建立生产经营档案、未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未落实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问题;立办涉茶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案件5件,推动保护“恩施玉露”“利川红”“襄阳高香茶”“崇阳白茶”等地理标志商标。

从产业规范到文化遗产保护

千年茶马道,万里青砖香。赤壁,因茶而兴。

历史上,赤壁青砖茶通过茶马古道远销欧亚大陆。现在,赤壁青砖茶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已成为赤壁市茶产业链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身处这座“万里茶道源头城市”,赤壁市检察院面临的一道最新“考题”是如何让千年茶乡再度流芳。今年伊始,该院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茶叶品牌化建设、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立足地域特色、职能定位,围绕茶农、茶企、茶生态、茶遗产保护依法履职,从强化赤壁青砖茶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茶旅融合等方面规定了措施。今年初,该院在开展涉茶专项保护行动中,构建“督促茶叶经营主体规范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将茶叶经营主体信息数据与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信息数据进行碰撞、比对,发现30家茶叶经营主体未持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其从业人员也未持有效健康证明。

224日,赤壁市检察院分别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各单位加强联动协作,对辖区茶叶经营主体相关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引导地方特色茶行业规范经营。

随后,一场合力整改迅速推进。相关单位不仅对辖区茶叶经营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更举一反三,开展辖区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针对从业人员未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等食品安全隐患要求限期整改,同时加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422日,赤壁市检察院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认问题均已整改到位。为做好社会治理“后半篇文章”,该院还积极对接相关单位,建议其结合市域发展实际将茶产业保护作为行政执法重点监督领域,强化科技赋能,整合政务信息、激活管理数据,减少行政监管盲区、堵住管理漏洞,推进食品安全问题长效治理。

除了运用监督模型护航茶产业发展,赤壁市检察院对茶文化的保护也透着“技术范”。

今年3月,该院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收到一条线索,称在万里茶道源头——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明清石板街,部分经营场所存在灭火器失效、气压异常等安全隐患。

羊楼洞地处湘鄂交界要冲,系赤壁市“六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和“洞茶”原产地,是湖北老青茶的发源地和“世界茶业第一古镇”,素有“中国砖茶之乡”的美称。羊楼洞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路面采用硬质的青石板铺设而成,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出寸余深槽。羊楼洞明清石板街是赤壁青砖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国制茶业的发展,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获悉线索后,检察官深入调查,通过召开听证会、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行政机关对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开展全面排查。行政机关共排查116家经营场所,发现隐患228处,已形成问题整改清单,推进系统整治。

“我家就在古镇,明清石板街具有重要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价值。守护好它的安全,才能让茶文化源远流长,非常感谢检察机关发动多家单位共同治理。”在公益诉讼“回头看”现场,“益心为公”志愿者、羊楼洞村委书记游柳江感慨道。

茶文化遗产保护,对弘扬中国茶文化意义重大。据悉,2014年以来,在湖北省检察机关的努力下,相关部门共拆除涉茶非法构筑物7处,保护涉茶文物和文化遗产18处。

茶山层叠,绿浪翻涌。在这片承载千年茶韵的荆楚大地上,一抹“检察蓝”始终与漫山茶青交相辉映,守护着片片青叶、缕缕茶香。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