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大上海如今也是个“大果园”

时间:2025-07-31 17:07:4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张梦洁 点击:419

持续高温酷暑,一口冰镇西瓜最是解暑佳品。在上海,说到西瓜就不得不提“南汇8424”,这是上海人心中的吃瓜“天花板”。在盒马平台上,“南汇8424”西瓜价格几乎比其他同规格西瓜贵一倍。

在上海,类似的水果还有不少,9大涉农区都有自己的“当家花旦”,这些都是上海特色农产品的响亮名片。它们有共性,比如品种改良、绿色种植;也有个性,比如南果北移、延长产业链等等。要解开它们的“甜蜜密码”,还得去田间地头寻找答案。

西瓜种植有智慧

沪郊西瓜种植以浦东、崇明、金山、嘉定等区为主,2024年,上海的生产面积为4.32万亩。在品种上,“早佳8424”的种植面积占上海全市西瓜总面积的90%左右。

1989年,在当时上海市农业局专家的帮助下,南汇(2009年撤区划入浦东新区)从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所引进“早佳8424”品种,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不断攻克温度、湿度、土壤、肥水、病虫害管理的技术难关,让它在东海之滨的这片盐碱地上逐渐扎根成长起来,并成功注册“南汇8424”区域公共品牌,随后陆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

7月中旬,头茬瓜快要下市了,惠南镇的“南汇8424”西瓜品牌中心仍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吃货”。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南汇8424”的前世今生,购买毛绒“瓜娃子”、西瓜马克杯等主题文创产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现场开瓜、大快朵颐。

给西瓜专门开一个品牌馆,“南汇8424”值得拥有。早在2012年,浦东农协会就牵头12家会种植、懂市场的瓜果合作社联手组建“南汇8424”西瓜品牌合作联社,实行生产管理的“六个统一”,即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商标、统一包装标识、统一零售指导。

“南汇8424”的种植要求很苛刻:每一块西瓜地,前期要种植至少5年的水稻,才能种1年西瓜。还有人工授粉、有机肥施用、一瓜一藤、自然留熟……在寸土寸金、紧抓效率的上海,这么种瓜怎么不算“奢侈”呢?

尽管“南汇8424”已经在上海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瓜界的“后起之秀”也已开始“踢馆”了:个头小、黄瓜瓤的金山“小皇冠”西瓜从2005年示范种植开始,至今已接近金山西瓜种植面积的一半,达到1500亩;“嘉定双鲜”西瓜不长在地里,而是沿着立架攀爬到半空中,这样西瓜受光照更均匀、不易遭病虫害、亩产量更高,也更适合都市观光采摘。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壮大特色产业、强农富农的关键。据上海市西瓜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2024年上海地产西瓜品牌化率达到44.4%,产值4.33亿元,贡献了全市西瓜总产值的66.4%

热带水果“树上熟”

这个夏天,影视剧《长安的荔枝》火了。过去,荔枝鲜果扛不过千山万水的跋涉。今天,冷链运输已经非常发达,全国乃至全球农产品的流通变得相当便利,但成本仍然是个问题。

在位于金山区枫泾镇的开太国家级生态农场,开阔的水域映着蓝天白云,微风拂过舒适宜人。但一走进被塑料大棚覆盖的水上荔枝园,湿热空气裹着水汽扑面而来,密密麻麻的小水珠从额头沁出,让人分不清是水还是汗。

水上荔枝园利用“双棚双膜”温室结构,通过水上波纹管种植荔枝,水域种植水草养殖虾蟹,形成一个立体高效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7月初到8月底是荔枝的成熟期,鲜红圆润的果子成串垂挂在水面上方。游客能划着小船穿梭在荔枝树间,体验采摘的乐趣。

“南果北移”打破地域限制,从“路上熟”到“树上熟”,人们可以吃到更新鲜的水果。芒果、莲雾、百香果、火龙果……越来越多热带水果在上海扎根安家,这背后离不开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的提升。

“想在上海种火龙果,要抵挡冬季零摄氏度以下的气温、连绵的阴雨天,外加咆哮的台风季,没有设施农业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怎么可能做成?”浦东合庆火龙果庄园市场部经理孔芳芳对前来参加采摘体验的学生们说。

技术团队通过品种筛选、低温驯化得到“合庆红一号”“合庆红水晶”等抗低温品种,利用微生物进行土壤改良,建起连片的自动化温室大棚。智能温湿控制、雨水净化、臭氧水杀菌等为火龙果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一枝留一果的“优生优育”保证每颗果实都得到最多的营养供给。

泡泡糖大家都熟,你听说过泡泡果吗?这是一种种植条件严格、自然成熟后才能采摘的小众热带水果,如今也在崇明落了户,种植规模近400亩。泡泡果的生长周期很长,国内市场很罕见,通常能按个卖到80元一个。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现代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让更多小众水果扎根上海,也让种植户有了增收的新路子。

“甜蜜路”越走越宽广

地产水果哪家强?每一年丰收季,上海的农业部门都要组织从业者“打擂台”。在上海优质蟠桃品评会上,全市26家合作社角逐“桃王”,大小、果型、色泽、糖度、香气一个都不能少;上海西瓜甜瓜新优品种品鉴会上,“沪翠甜6号”甜瓜和“沪尚黄”西瓜两个新品种得到技术专家、种植大户的一致好评,品种权现场签约转让。

俗话说,不能只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对于容易依赖传统经验和直觉的农业来说,更要注意这一点。一场场品鉴评优活动,为从业者提供了交流学习良种、良法的平台,也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对老百姓来说,官方认证的品评结果也是最好的购买指南,新品种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助力打造区域品牌。

“今年我们又是第一!”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明芳说,她种的“新凤蜜露”水蜜桃在60家合作社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更让她高兴的是,新场镇今年第一次投入水蜜桃自动化分拣流水线。同样500斤的桃子,以前两个人分拣要3小时,现在4个人10分钟就干完了。从靠眼睛分辨到凭数据识别,又快又准。

懂生产也要懂市场,这是上海“新农人”的自我要求。718日大团镇品桃节热闹举行,现摘桃子、桃淘集市、草坪音乐会、亲子皮划艇等活动轮番上演——从“卖鲜果”向“卖创意”“卖场景”转型,一二三产就这样实现了“梦幻联动”,共同打响“金大团”品牌。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保证“六个统一”的落地,浦东农协会成立品牌专业委员会,由数名专家从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跟踪和监督“南汇8424”的全产业链经营;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加强对“小皇冠”种子的全流程管理,从制种基地建设到供种管理与监督,每个环节严格把控,并建立种植户监督考核淘汰机制。

去年上线的“申农链”更赋予农产品可追溯的“全生命周期”,借助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给予消费者更大程度的食品安全保障与食品信息透明度。作为“申农链”首批上链农产品,“南汇8424”西瓜、金山“小皇冠”实现了一瓜一码、一扫定心。信息技术赋能乡村经济发展效应日益凸显,也确保了上海地产农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品牌价值。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