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从枝头鲜到全球甜 “酸甜经济”撬动共富链
时间:2025-07-31 17:07:29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孟文 朱华 沈力 杜晓明 点击:408次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应不到长安。”
在杨梅界,一直有“中国杨梅看浙江”的说法。拼大小、拼口感、拼速度,一颗颗红彤彤、娇滴滴的杨梅,不仅是消夏的时令鲜果,更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浙江杨梅的这一口“酸甜”,除了与气候和土壤息息相关,更少不了金融力量的加持。工行浙江省分行创新打造杨梅全产业链专属贷款产品——“杨梅产业贷”,从“杨梅种植贷”“杨梅大棚贷”到“杨梅加工贷”再到杨梅酒供应链融资,通过覆盖全产业链的差异化金融方案,有效解决融资痛点,将一颗颗杨梅描绘进乡村振兴的甜蜜图景里。
种植端
稳产增收保民生
六月杨梅季,红实缀青枝,果香飘满林,兰溪市龙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园内一派繁忙,采摘、挑拣、包装、运输等工作有条不紊。
据了解,龙睛农业科技拥有110亩种植园基地,得益于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大棚开关膜、升降温、喷淋、滴灌……这些操作在手机上就能完成。
作为金华兰溪杨梅龙头企业,龙睛农业科技在兰溪杨梅销售市场占有率达30%,其“七星山东魁”品牌获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授予的“2024浙江好杨梅”金奖。今年,企业计划进一步提高精品杨梅产量,需要扩大杨梅种植面积40亩,资金需求量较大。
依托当地杨梅协会精准推荐,工行兰溪支行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基于企业扩建40亩智能大棚的迫切需求,为其定制纯信用融资方案——“杨梅产业贷”,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300万元信用贷款的投放,高效破解企业生产旺季的“资金荒”。资金到账后,企业同步申领政府专项补贴,形成“金融活水+政策赋能”双驱动,让业主感受到普惠金融的速度与温度。
兰溪是浙江中西部杨梅主产区,现有杨梅面积约7万亩,主要分布在47省道兰浦公路沿线马涧、香溪、柏社等地,形成极具特色的“五十里杨梅长廊”。
近年来,工行兰溪支行通过与杨梅协会深入合作,为杨梅产业链客户提供更多金融服务支持。针对涉农经营主体资产类型中不动产占比低、融资难等问题,该行向杨梅产业链客户提供“杨梅产业贷”等特色产品,采用纯信用方式办理,小额线上实时生成额度,方便快捷,大额线下尽调,最高额度达300万元。
截至6月末,该特色贷款产品已覆盖种植、加工、冷链、文旅、电商全链环节,累计投放超5000万元,惠及主体包括杨梅种植户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观光园经营者、深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与电商平台服务商等,在兰溪7万亩杨梅林间书写了“红果生金”的共富新篇。
加工端
提升产业附加值
一大清早,浙江聚仙庄饮品有限公司的“共富工坊”门口,前来运送杨梅的梅农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队。
“老百姓种出来的杨梅我都要!”一诺千金背后,是聚仙庄不变的初心。1995年,台州仙居县创办生产杨梅利口酒的企业,也就是聚仙庄的前身。这是仙居首家从事杨梅深加工的企业,通过深加工,大批量消化了本地杨梅。
“仙居杨梅是果农的摇钱树,而我们就是仙居杨梅销售的最后一道保障。”聚仙庄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张国标介绍,目前他们与县内80%以上的杨梅专业合作社都签订了收购合同,确保梅农销售无忧。除了合作社,聚仙庄对一些上市较迟的高山杨梅生产基地,也是“有多少收多少”。梅农半夜上门,聚仙庄也照收不误。
聚仙庄对杨梅实行兜底收购,把不易保存的鲜果以另一种形式储存起来,极大保障了梅农的收益。
“我们有6大系列、30多个品种。有杨梅泡酒、杨梅醋饮、常温杨梅果汁,还有网红产品冰杨梅,我们的杨梅原汁不加任何添加剂……”张国标如数家珍。
在仙居,这样的杨梅深加工企业已有19家,衍生产品类型30余种,年加工转化能力近4万吨。正是有了这些衍生产品,杨梅从“一季红”的季节性水果,发展为“全年红”的杨梅产业。
小杨梅,大产业。为全力支持仙居县特色“酸甜经济”高质量发展,工行仙居支行在上级行赋能下,创新推出“杨梅贷”数字化涉农贷款产品,并不断升级,现已成为覆盖全产业链的“杨梅产业贷”。这款产品专注服务梅农,以“一触即贷”的便捷体验,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截至6月末,“杨梅产业贷”已惠及全县梅农逾千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达1.1亿元。不仅如此,该行还精心构建了覆盖杨梅“种、产、销、加”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为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综合授信1.2亿元,贷款余额6000万元。
出海端
护送鲜果越重洋
驿马接力送荔枝,是唐朝的长安往事。冷链空运杨梅,是今日的青田速度。
6月24日,由在丽水海关备案的平风寨春华家庭杨梅基地提供的杨梅,经中智杨梅服务有限公司包装后,搭乘冷链运输专车,直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正式踏上前往西班牙与荷兰的旅程。一天后,这批带着浙南山间清甜气息的时令鲜果,被准时摆上了欧洲消费者的餐桌。
作为浙江第三大杨梅产区,截至2024年底,青田全县杨梅种植面积11.2万亩,产量6.37万吨,产值7.65亿元。
青田是著名侨乡,全县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38余万人,广泛分布在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当地开辟了“杨梅高铁”和“杨梅4小时登机”的绿色通道,杨梅保鲜贮运冷链体系也日渐完善。依托海外侨胞资源,青田杨梅出口量持续增长,2024年出口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35吨,远在海外的侨胞也能品尝到来自家乡的那一抹酸甜鲜美的“梅”好味道。
墙内杨梅墙外飘香,青田杨梅走出国门的背后,除了更完善的保鲜技术、更严格的品控体系,也离不开金融力量的保驾护航。
作为青田县首批杨梅鲜果出口的民营企业,中智物产自2016年成立起便肩负着“让家乡红果甜遍世界”的使命。这些年,工行青田支行累计为中智物产投放贷款超2700万元,专项用于冷链技术升级与海外渠道拓展。目前,企业建成全自动冷链车间,集成预冷抽湿、充氮锁鲜、防雾包装等专利工艺,青田杨梅走出国门的底气越来越足。未来,该行拟追加融资支持中智物产新建杨梅浓缩果汁精深加工生产线,推动产业从“鲜果依赖”向“全链增值”转型。
截至目前,工行“杨梅产业贷”在青田县域已累计投放超3000万元。金融为笔,侨力为墨,在青田的青山翠谷间,一颗颗红果从山野枝头到全球餐桌的共富长卷正徐徐铺陈。
小杨梅撬动大产业,“杨梅产业贷”滋养共富路。当金融活水从种植大棚流向海外餐桌,当苏东坡笔下“未若吴越杨梅”的赞叹化为今日农户的笑颜——这张“梅”好名片,终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而金融的温度,正深藏于每一颗浸润科技与汗水的杨梅里……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