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云菌“破土成金” 我省食用菌产业加快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时间:2025-08-08 17:08:19 来源:云南网 作者:李承韩 朱建宇 点击:415

初秋时节,云南广袤的山林与田野间,一场时令丰收正在上演。松茸破土,牛肝菌展伞,现代化菇房里姬松茸整齐排列……随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深入实施,依托政策精准护航与科技硬核支撑,“云菌”产业正加速“破土成金”,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政策精准滴灌规模与效益跃升


野生菌标本陈列李承韩

在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食用菌产业办公室内,一份份标注着“云供发”文号的文件,勾勒出“云菌”崛起的清晰路径。

“政策体系日益完善,靶向性持续增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李江介绍,继2020年省政府《关于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擘画蓝图,2023年底出台的《云南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成为当前行动总纲,围绕种业振兴、基地建设、加工升级等七大任务精准发力。今年以来,《关于进一步加强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持措施(试行)》及专项资金管理、项目评审办法接连推出,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50%的强力扶持,极大缓解了经营主体融资压力。

在政策牵引下,“两类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全省已建成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基地612个,保育面积近300万亩,以原生境保护技术遏制掠夺式采摘,松茸等珍稀资源得以休养生息。现代栽培园区星罗棋布,昆明、曲靖、红河等地崛起一批高标准农业现代化食用菌栽培基地,智慧菇房内控温控湿、立体栽培,实现全年化生产,推动传统种植向高效集约转型。

一组跃动的数字,印证着“云菌”产业的蓬勃活力: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冠绝全国,占全国商品量的70%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野生菌王国”。2024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119.41万吨,总产值突破472.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2%7.08%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高原特色优势尽显,“云菌”香飘四海。2024年,全省303个交易市场总交易额高达194.29亿元,其中木水花市场单点交易额突破110亿元,百亿级市场体系傲视全国。昆明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食用菌出口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10545.67吨,创汇6.65亿元人民币,同比稳步增长。

科技硬核支撑开发保护并重

走进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赋能产业的密码清晰可见:数字化、可视化、信息化的食用菌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已成为支撑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种质资源中心。目前,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的种质资源库已保藏菌株3000余份、分子标本2000余号、遗传物质1000余份,成为精准育种的金钥匙;“一区两馆五库”(一区:野生菌保育区;两馆:标本馆、科普馆;五库:活体组织库、菌株保藏库、有效成分库、基因库及信息库)构建起资源保育体系,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孙达锋以一组关键数据清晰勾勒出科技为云南“菌业”注入的强大动能:50件专利——团队首创的“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使亩产提升,带动农户增收;15个新品种——破解松露共生机制培育的“滇露1号”,打破我国块菌栽培零纪录;30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导制定的《松茸等级规格》国际标准,让“云菌”定价权握在手中。

在孙达峰看来,云南省食用菌资源及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护是根本,是维护生态平衡、确保菌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石;发展是核心任务,需充分挖掘菌物资源的经济价值,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共享则是最终目标,要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切实惠及全体人民。

2024年以来,“云菌”产业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一方面,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实施生态保护与野生食用菌保育基地建设相结合,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行以“原生境保护培育、扩繁促产”为技术核心的特色野生食用菌可持续发展模式,有效地遏制掠夺式无序采摘导致的优势资源量下降。

另一方面,开展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系统的科学研究,建立野生食用菌自然保育区、保育和促繁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原生境林地保育地,采取留种间采等方式进行保护与高效开发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替代木屑发展栽培食用菌,大幅度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量,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

融合赋能增效产业链焕发生机

“仿野生栽培技术和野生菌保育促繁,助力实现‘食用菌自由’。”昆明市晋宁区六街镇野生菌保育促繁区,云南绿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晓坤向记者介绍,通过发展“林--旅”融合模式,野生菌产量高了,品质好了,收入多了实现了从山珍到经济效益的转变。

在牟定县共和镇加工车间,姬松茸正经历华丽蜕变。经过烘干锁鲜技术处理,这些珍菌变身菌汤包,送达全国各地市民的餐桌。“去年年产量360吨左右,今年计划突破400吨。”云南福林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叶作勇展示了企业联农带农账本:直接带动周边三个村的就业务工,高峰期每日农户200多人,姬松茸切片日均收入100元。

“中国野生菌之乡”南华,野生菌交易市场年交易额早已突破十亿大关。这里不仅是交易枢纽,更是产业文化地标——市场内的电子大屏实时滚动报价,菌子美食节等活动轮番登场。市场不仅汇聚四方商贾,更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建立起规范采集、冷链运输、初加工链条,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产业枢纽。

从山林到工厂,从鲜品到产品,“云菌”产业链不断延伸,119.41万吨产量的背后,“云菌”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质变。

李江介绍,近年来,为推动解决产品附加值低的短板弱项,我省加工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提升保鲜加工技术水平,对食用菌深度开发、精深加工,开发膳食纤维、食用菌蛋白等大众产品和功能性食品、调味品、营养强化剂等新产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提升食用菌综合价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食用菌深加工转化率从201818%提至35%,引进了超低温冻干线12条,产地预冷覆盖率从35%提升至68%,运输损耗率降至8%

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正为“云菌”注入强劲动能,更拓宽了万千农户的增收路。据统计,2024年全省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基地612个,保育(促繁)面积296.61万亩,食用菌栽培总面积35.09万亩,食用菌产业直接带动超23万人就业,间接就业人员约300万人,从业人员超1千万人次,助农年增收超3000元每人,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县28个,“云菌”产业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密钥,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了一条生态惠民的新路子。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