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链”上有了主心骨

时间:2025-08-11 17:08:1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叶洁 罗美满 胡诗怡 点击:397

盛夏时节,走进中国龙眼之乡高州市的万亩果园,沉甸甸的龙眼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果香。在分界、沙田、荷塘等主产镇,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有的正麻利地采摘新鲜龙眼,有的娴熟地挑取晶莹的果肉,还有的忙着晾晒金黄的龙眼干,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高州龙眼种植历史久远,不仅孕育了享誉全国的优质龙眼,更将高州桂圆肉打造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当地创新构建“产业链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在8个主产镇街成立龙眼产业链党支部,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时值龙眼产销旺季,各产业链党支部正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统筹整合党员、技术人才、销售能手等资源,通过组织引领、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等举措,推动高州龙眼产业提质增效,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电商助力销售

“分界英才卡”激励

“对月带货额5万—10万元的主播,提供‘分界英才卡’服务,享受分界镇内医疗绿色通道、子女教育优先、免费体检等配套福利。我们还定期组织人才交流活动,促进经验分享和业务合作。”分界龙眼产业链党支部负责人介绍。这一创新举措,是分界镇推动电商人才培育、助力龙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分界龙眼产业链党支部开展“百名电商直播卖龙眼”大赛活动。

作为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分界镇储良村的龙眼以果大肉厚、清甜爽脆闻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常年供不应求。近年来,分界龙眼产业链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协会+企业+农户”联动机制,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推动龙眼产业提质增效。

分界龙眼产业链党支部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推出“龙眼贷”专项金融服务,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10亿元授信支持,缓解资金压力,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还牵头制定《高州市分界镇全民电商小镇人才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通过“分界英才卡”激励机制和“百名电商直播卖龙眼”大赛,培育电商经营主体900余家,其中注册企业、合作社、个体户达467家,带动就业超4000人,推动龙眼销售从传统渠道向线上拓展。

为降低运营成本,该党支部协调顺丰、邮政等物流企业,成功将龙眼运输成本降低25%,并推动冷链仓储设施建设,确保鲜果高效流通。同时,发布《分界龙眼/桂圆电商采购指南》,为商家和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推动龙眼提质

合作意向订单突破亿元

727日,2025广东高州龙眼品鉴暨产销对接大会在沙田镇火热启幕,现场购销合作意向签约金额轻松突破亿元大关。据介绍,沙田镇龙眼种植面积约4.3万亩,占高州八分之一,2025年产量预计达4万吨,年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

今年来,沙田龙眼产业链党支部采用1+N”工作机制,由1名支部党员对多名果农进行龙眼种产销全过程指导,着力从源头上提升储良龙眼品质。积极对接农科院所,举办科学管理与调控花期等农技培训3期,培训果农300多人次。

围绕电商直播、营销策略、平台操作等内容,沙田龙眼产业链党支部分级分类精准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新农人、电商人才80余名,储良龙眼电商销售价格比线下高30%2025龙眼品鉴会暨产销对接会上,该产业链党支部助力采购商、电商直接与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现场订购储良龙眼3万多斤,助力果农致富增收。

沙田龙眼产业链党支部进一步指导链上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发龙眼干、桂圆肉、桂圆酥、桂圆酒、桂圆膏等一系列特色龙眼深加工产品,产值实现1300万元,同比增长22%。协调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链上企业,以成本价为果农提供加工烘干服务,节约成本40%以上,直接带动果农增收。

聚力打造品牌

“石硖龙眼宝宝”上线

近日,荷塘镇文化广场举行的龙眼嘉年华活动上,当地通过改良技术培育的新品种“黄壳石硖”龙眼甫一亮相,立即吸引大批采购商。各地的电商也闻风而动,来到现场为获得“粤字号”农业品牌认证的“石硖王”直播带货。

荷塘镇是高州石硖龙眼的主要产区,全镇种植龙眼4万亩。今年,荷塘龙眼产业链党支部凝聚链上党员企业,共同研发“荷塘石硖”文化IP,创立“石硖龙眼宝宝”品牌标识。通过统一标识、包装,树立荷塘石硖龙眼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形成传播矩阵,“石硖龙眼宝宝”的短T、矿泉水、纸盒等文创产品在龙眼季供不应求。

荷塘龙眼产业链党支部13名党员和返乡创业青年成立直播带货团队,开展石硖龙眼专场直播带货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直播40场,观看总人次达100多万,实现线上销售额230多万元。动员驻外党支部、商会发布短视频推介,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00多万次,实现“流量”变“销量”。策划系列营销活动。

依托龙眼种植资源,荷塘龙眼产业链党支部策划推出龙眼采摘、乡村观光、红色研学等体验活动,党员担任导游和讲解员,带领游客体验采摘乐趣,推动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农村电商、民宿等乡村新业态发展。

一线案例

推广托管服务模式

提供“保姆式”管理

在宝光街道的龙眼种植基地,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收。宝光龙眼产业链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国家级示范社高州市子文水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企业+基地”等联农带农模式,整合产业资源,推动龙眼产业从分散经营迈向规模化发展。

宝光龙眼产业链党支部推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建500余人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聘请华南农业大学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累计培养技术骨干30余名。同时,指导企业设立博士工作站,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基地,培育7名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针对产业链短板,党支部推动建设2.5万平方米冷链物流基地、6000立方米保鲜冷库和日加工40吨鲜果的生产线,配套5个田头智慧小站,有效解决储运加工难题。

在品牌建设方面,党支部指导建设900亩高标准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产期调节等先进技术。通过统一标准、联合经营,全力打造“子文”特色龙眼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宝光龙眼产业已形成集种植、加工、储运、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取得显著成效。

 

“土特产”三字谱写“新农经”

叶洁

一颗小小的龙眼,在高州人手中玩出了产业新花样。这个盛夏,高州龙眼产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电商直播带货风生水起,深加工产品层出不穷,文化IP打造有声有色。

这背后,是“党建+产业链”模式释放出的强大动能。相关经验告诉我们,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需要“三个转变”:转变组织方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成为技术推广员、市场联络员、品牌宣传员;转变生产方式,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用托管服务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转变营销方式,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化为新农资。这些转变,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创新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高州打造的“产业生态圈”。这里有金融活水浇灌的“龙眼贷”,有科技支撑的产学研基地,有年轻人追捧的“龙眼宝宝”IP,更有降低25%物流成本的智慧冷链。这种全要素、全链条的产业培育模式,让龙眼从“时令鲜果”变身“四季产业”,真正实现了“吃干榨尽”不浪费。

六月红荔方罢市,七月龙眼又飘香。高州人用“土特产”三字谱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以“土”资源为本,深挖地域特色;以“特”品质取胜,打造差异化优势;以“产”业化为径,延伸价值链。

这里最宝贵的经验,是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通过组织化破解小农经济困局,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化打开市场空间,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这套“新农经”,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