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通辽市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标杆
时间:2025-08-12 17:08:44 来源:通辽日报 作者:斯琴 点击:399次

通辽,这座坐落于北纬42-45°黄金农牧带的北疆城市,年均2800-3100小时的日照、140-160天的适宜无霜期,加之科尔沁沙地透气的土壤与西辽河水系的滋养,孕育出得天独厚的农牧资源,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内蒙古的“粮仓”“肉库”和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辽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资源与区位优势,聚焦玉米、肉牛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同步发展红干椒、荞麦、甘薯、肉羊等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品牌赋能产业,产业带动增收”的特色之路。
在众多优势产业中,通辽肉牛堪称“硬核招牌”。作为“中国黄牛之乡”“中国草原肉牛之都”,2024年通辽牛存栏达395.5万头,出栏155.3万头,其种质资源、养殖规模等六项指标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农业农村部2024 年指数显示,“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前100名中通辽占26头,“中国肉牛选择指数”前100名中占20头,种公牛遗传育种推广综合水平全国第一,已形成从冷鲜肉生产到副产品利用的全产业链格局。
通辽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产量182亿斤以上,占全区玉米产量的1/3。其“两高两低”(容重高、营养含量高、霉变率低、含水率低)的优良品质,支撑起涵盖氨基酸、淀粉糖等13大类200多种产品的全株产业链。2024年,“通辽黄玉米”品牌价值达318.6亿元,位列自治区农产品品牌价值榜首、中国百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39位,并获生态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认证”,成为通辽农业的闪亮名片。
开鲁县作为“中国红干椒之都”,红干椒种植规模居全国县域之首,稳定在60万亩,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开鲁红干椒”红色素、维生素、辣椒素、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椒品,是“老干妈”“康师傅”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原料,并出口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已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库伦旗的荞麦种植历史超千年,每年种植优质荞麦十万亩,年产量达3000万斤,占全国荞麦总产量的1/4以上,其黄酮含量达1.2%,是普通荞麦的1.5倍,药用和营养价值显著。2024年,在第十一届内蒙古品牌大会上,“库伦荞麦”荣获内蒙古知名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突破83.02亿元。
奈曼旗的甘薯有近300年种植史,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万亩以上,年产量约8万吨。“奈曼甘薯”糖度高达7.8%,其中“蜜薯”品种凭借“烤食流油、甜糯无丝”成为电商平台的爆款,年线上销售额超5000万元。2020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扎鲁特旗的“扎鲁特草原羊”依托天然放牧优势,饲草料年均产量超20亿公斤,存栏200万只以上,有“内蒙古肉羊养殖基地”之称。其在纯天然草原放牧,日均采食30余种优质牧草,羊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普通绵羊高30%,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氨基酸。年出栏约80万只,占东北高端羊肉市场25%份额,深受消费者青睐。2020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2023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为规范品牌发展,通辽市制定了《通辽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对以上6大核心产品实行“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设计”。目前,已授权78家企业使用该品牌,其中7家骨干企业年销售额合计超25亿元。下一步,通辽市将聚焦产业链延伸,通过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市场拓展三措并举,让优质农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使“通达辽阔 近悦远来”“通辽农品”“悦来通辽”三大品牌持续升级,令“塞外粮仓”的美名响彻全国。
从西辽河两岸的万亩良田到科尔沁草原的千群牛羊,从红干椒铺就的“红色地毯”到甘薯田结出的“金色硕果”,通辽市正以区域公用品牌为纽带,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