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茂名借“媒体+”新引擎之力 赋能“百千万工程”加速逐梦前行
时间:2025-08-21 17:08:43 来源:茂名日报 作者:邓海菲 点击:416次

荔园直播现场。
果实累累的龙眼。
茂名网讯继今年七月广东省委农办、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全国首个《“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后,茂名迅速响应,于八月出台《茂名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
这一方案的出台,犹如为茂名乡村振兴点亮了璀璨的引航明灯。一场以“媒体+”为引擎,驱动“百千万工程”加速前行的变革正在茂名大地蓬勃兴起。
“媒体+”搭桥:南北携手绘就乡村产业新景
立秋虽至,暑气未消,却挡不住南北协作的铿锵步伐。燕山脚下的涞水大地奏响丰收前奏,岭南荔乡的高州已弥漫龙眼清甜;太行山麓的野三坡翠色欲滴,鉴江河畔的根子古荔园微风轻拂。在这幅南北共绘的乡村振兴画卷中,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悄然展开——
8月13日至14日,河北省涞水县委副书记苗健率队跨越2400公里奔赴茂名高州调研,双方围绕“三农微短剧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电商创新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度合作,为南北县域经济协作与文化交流写下生动注脚,同时标志着茂名“媒体+”模式开启南北联动、资源共享的崭新篇章。
在数字技术重塑乡村产业格局的浪潮中,茂名市近年以“媒体+”创新模式为支点,撬动特色农业、文化创意与电商经济深度融合,以实施“媒体+”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深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媒体+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云端市场”
茂名作为全球最大连片荔枝生产基地,年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但是,产量规模大,加工却跟不上;品质广受认可,牌子却未立起来……茂名荔枝曾一度面临这样的窘境。
近几年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茂名市委、市政府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延伸拓展产业链,塑造区域品牌,荔枝“小特产”变成茂名富民兴村的“大产业”。茂名市直媒体更是打破传统宣传边界,从幕后走到台前,以“内容+服务+交易”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媒体赋能体系,开创“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新局面。
直播带货,做大做强品牌活动。茂名日报社联合高州、电白等地举办的“2025茂名荔枝文化集市”,通过“线下展销+线上直播”双轮驱动,累计销售荔枝超100万斤,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市广播电视台依托自有核心平台“龙眼直播”及“茂名广视”矩阵,持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累计实现成交额超100万元。
文创破圈,“季节性产品”变身“全年性IP”。市广播电视台研发推出“贵妃荔枝雪糕”等创意深加工产品,并在本地投资1800万元新建荔枝冰淇淋生产线,今年推出4款新品,通过“媒体+文创+渠道”模式,成功实现全国市场突破,销售网络从本地迅速扩展至深圳、长沙、武汉、西安、北京、哈尔滨等城市,有效消化了大量本地荔枝鲜果,延伸荔枝产业链条,提升了荔枝附加值。今年以来,“贵妃”系列冰淇淋产品销售额(含预售)约2400万元,累计采购荔枝鲜果逾10.2万吨。
媒体搭台,月饼品牌唱响“好心文化”。2024年,茂名市直媒体联合海龙阁、嘉豪轩、粮丰园等当地10大月饼品牌商家,利用特色农产品销售一条街和“好心优品”电商平台全力助农,平台销售月饼超3384万元。同时发挥媒体优势,讲好茂名特色农产品故事,强化茂名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开发高端产品及品牌。
“茂名的实践证明,媒体不是旁观者,而是乡村产业变革的参与者、推动者。”涞水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刘平坦言,此次行程就是为了取得这本“真经”,为涞水提供可复制的转型路径。
微短剧+文旅:以“小屏幕”撬动“大发展”
“没想到小村庄藏着大剧组!”在涞水县调研高州行程中,泗水镇大联滩底村以其独特的“媒体+”实践模式,成为了令人瞩目的调研重点。
过去的滩底村,农房无序,风貌较差。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高州以千年荔枝文化为纽带,率先对滩底180多栋农房进行岭南风“换装升级”。昔日脏乱差的落后滩底,蝶变为近悦远来的和美乡村。
庭院美了,人气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活跃的庭院经济,吸引了众多剧组到滩底踩点、筹拍短剧。高州顺势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依托滩底村“千年古荔园”“美丽庭院”等独特禀赋,打造复古唐朝拍摄点、高凉婚俗广场等特色场景,创新探索“微短剧+三农”模式,挂牌成立粤港澳(茂名)三农微短剧拍摄创作合作区、茂名市滩底微短剧经济服务中心,通过微短剧放大三农价值,为乡村振兴开辟“内容引流—产业增值—文旅融合”新路径。
高州与涞水的“千里之约”,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发展理念的碰撞与融合。当天下午,高州涞水两地签署了两份重磅协议:县级层面加强“媒体+”战略合作,乡村层面共创“南北短剧合作村”。农产品互通、短剧IP开发、文旅融合三大领域同步推进,探索“媒体+”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无限可能,也为南北协作注入新想象。
“从剧本孵化、拍摄制作到宣传发行,茂名、高州两级在滩底村构建了全链条扶持体系。”调研团镇村代表、涞水县九龙镇党委书记许阳对当地打造驻村导演、片场管家和全产业链服务团队连连赞叹,“此次调研不仅是学习之旅,更是合作之始。”
滩底村作为茂名、高州两级精心打造的“三农”微短剧第一村,目前已吸引50多家制作机构进驻,为150多个剧组提供服务保障,推出了100多部“三农”微短剧作品。其中,高州首部本土原创“三农”微短剧《荔乡新梦》以“青年返乡创业”为主线,全网播放量破百万,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新华网相继报道。
从“剧组进村”到“游客进门”,滩底以“小屏幕”撬动“大发展”,为县域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流量带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典范。去年以来,滩底累计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直接带动经济创收50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方寸地”成了“聚宝盆”。
“大龙门村拥有华北最大摩崖石刻群和40余家民宿,滩底村具备成熟的影视产业生态。”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期盼,涞水县九龙镇大龙门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华认为,作为明代长城重要关隘的大龙门村,与滩底村在资源禀赋上形成鲜明互补,“我们非常期待深度合作”。
媒体与乡村同频共振:从“一果独秀”到“百业争春”
在茂名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全市各媒体和各地各相关部门共谋“媒体+”纵横联动新机制,通过横向资源整合、纵向层级贯通、跨领域协同创新、南北协作联动等路径构建,形成“政府引导、媒体赋能、多方协同”的乡村振兴赋能体系,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不断探索、完善模式和方法,积累实践经验,推动新机制的逐步成熟和完善。这一市级创新举措,正以“茂名效率”从政策文本转化为县域落地实践,为全国贡献可复制的“媒体+”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路径。
据《茂名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接下来的两年时间,茂名将实施“媒体+科技+垂直领域”助力“百千万工程”,发挥媒体的策划、传播、数据、市场信息、宣讲政策、教育培训、发动群众等资源优势,把握“百千万工程”中的重点产业、重点品类、重点产区、时节,全产业链开展市场与品牌建设,推出“媒体+”农业品牌系列建设项目,打响一批品牌,深耕一方市场,成为乡村价值的“全链赋能者”。
从“一果独秀”到“百业争春”,从“地方实践”到“南北共进”,茂名正以媒体深度融合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颗荔枝的甜蜜、每一块月饼的温情、每一部微短剧的感动,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愿景:当媒体与乡村同频共振,发展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