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新昌:一个浙东小县城的生态逆袭与共富探索

时间:2025-08-21 17:08:51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金汉青 吴文博 俞帅锋 周乐乐 点击:447

绍兴新昌,这座浙东群山环抱的小城,正以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吸引着全国目光。在这里,一滴水可以点亮万家灯火,一片茶园能带动整村致富,一座水库能激活区域经济;在这里,科技与生态共舞,产业与山水共生。

20年来,新昌按照“必须紧紧依靠科技的力量来支撑”“与人协调、与环境和谐的发展”,实干争先,用10年时间实现从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转变,又用10年时间实现从资源要素驱动到绿色创新驱动的转变,完成了从“生态追赶”到“生态领跑”的华丽转身。

作为继安吉县后全省第二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两项国家级荣誉的县(市),新昌还以“千万工程”代表之一领取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同时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全国首批创新型县、投资竞争力百强县行列……新昌“点绿成金”的密码,深植于乡村、水库与企业的创新实践中,也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生态修复

从伤痕累累

到水墨丹青的系统治理

2005年的那个夏天,是新昌人心中永远的痛。因沿江过度发展基础化工产业,新昌江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

这场生态危机成为新昌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开启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路。一手抓治污,积极打破行政壁垒,与嵊州合建污水处理厂,把县城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纳管处理;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关转迁并”,累计外迁医化企业40多家,叫停重污染医化项目500多个,支持先进装备、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并严格监管企业确保达标排放。落后产能两年内基本退出,“三高”企业10年内全部清零。

留下来的企业,个个都像蜕了一层皮——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曾经是个小化工厂,花3亿元建起研发总部。公司购买了单价高达1200万元的核磁共振设备,全国只有3台。

浙江医药,污水日排放量从3500吨减到500吨,产能却扩大了20倍。企业花重金从世界各地聘请制药界一流的技术人员来改造工艺,让原料到成品转化率接近100%

京新药业关闭高污染原料药生产线,转型成品药制造,新建“零污染”车间,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水废气排放。

“我们不是简单治理,而是系统性重构生态基底。”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累计投入超150亿元,实施水源地涵养、美丽河湖建设等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厂、钦寸水库等标志性项目。其中,钦寸水库作为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节点,不仅保障了宁波、舟山等地供水安全,更成为新昌生态修复的标志性工程。

一种名为“黑水虻”的小昆虫正成为当地垃圾处理的“明星”。新昌创新易腐垃圾黑水虻资源化处理模式,将厨余垃圾转化为高蛋白饲料和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率达97%以上,这一模式已在全省推广。据悉,新昌县通过搭建“餐厨垃圾+昆虫养殖”生态产业链模式,优化黑水虻深加工处理,推动周边养殖产业发展,实现日均处置100余吨易腐垃圾,年处置3.8万吨。

清晨的新昌江畔,摄影爱好者俞先生正在拍摄白鹭。10年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每年能拍到20多种鸟类。”俞先生的镜头里,记录着新昌生态环境的变迁。

数据印证也着这份幸福:新昌“三江”出境断面水质均值连续15年保持Ⅱ类水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超95%,五夺“大禹鼎”,创成全省首批全域“无废城市”。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改善带来了生物多样性的显著提升,新昌江流域已记录到鱼类32种、鸟类156种,其中包括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新昌这样诠释生态治理的初心。今天的新昌,95%以上工业集中在园区,医化产业比重从65%下降到20%,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减少61.5%,单位能耗下降到0.21吨标准煤/万元。在坚持“工业立县、生态兴县、创新强县”战略下,新昌不仅重现了“美丽山城”的碧水蓝天,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康庄大道。

产业升级

从传统制造

到绿色智造的转型跃迁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91.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58.5%,规上工业保持高质量发展,GDP增速连续3年位居绍兴前二……如今的新昌,正在积极探寻产业与生态的良性互动,绘就“创新而新”的现代产业新图景。

在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PPR弯头产品正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下线,每个产品都印有独特的防伪二维码,专为家装市场的冷热水接头而设计。得益于公司技术团队的精心改造,该产品不仅实现了喷码打印的绿色环保,更在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销售额实现了显著提升。

在新昌,这样的绿色发展故事还在不断上演。当地深化亩均效益导向,倒逼“腾笼换鸟”、产业向新向绿,基本实现绿色智造主要行业、规上企业全覆盖。轴承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基本实现污染零排放、利润率翻番;医药产业加快从原料药向创新药领域进军。

与此同时,“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服务理念正加速企业的绿色转型。近年来,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创新实施“正面清单”制度,将环境信用良好、环境管理规范的35家企业纳入管理,运用无人机、在线监控、用电监管等科技手段实施智慧监管,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检查干扰,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谋发展。

服务不止于“不扰”,为精准破解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痛点堵点,新昌打出组合拳,主动靠前帮扶指导。2023年该县推出暖心助企“十条举措”,从项目审批提速、强化要素保障,到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深化“绿色管家”服务,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同时,组建业务专班和技术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帮扶,今年以来出动260余人次,收集化解大量环保管理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新昌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选择新昌,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好山好水和创新生态。”瑞典斯凯孚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许多企业的心声。这家全球轴承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多方比较后连续在新昌上马三期项目,将建成全球最大球轴承生产基地。

得益于新昌优越的生态环境与政策支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科技人才项目纷纷落户新昌。据统计,新昌规上企业利润率全省领先,培育15家本土上市企业、市值总和超过3000亿元。

价值转化

从沉睡资源

到流动资本的创新实践

一场以生态价值转化为核心的共富实践正在生动上演。通过深化农商旅融合、创新林权改革、探索水资源转化等改革举措,新昌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胜势,探索了一条山区县共同富裕的特色之路。

走进片区内的下岩贝村,一座座民宿依山而建,与云海相映成趣。“以前村里只有几家民宿,现在发展到了44家,平均房价从每平方米200元跃升至1300元。”民宿经营者潘先生说。

通过建设重点旅游片区,乡村旅游正在蓬勃发展。近3年来,游客数量年均增长34.5%,土特产、小吃、民宿等配套产业快速兴起。以“大佛龙井”为例,通过茶旅融合,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带动5万茶农增收致富。

人不负青山,青山必富人。近年来,新昌县依托历年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果,不断挖掘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2024年,新昌县水利水电局与新昌农商银行签订水土保持绿色金融合作协议,全国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保共富贷”落地新昌,获得5亿元水土保持绿色金融授信,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好山好水也有好“价”,该笔贷款惠及的6个乡镇(街道)年均可减少利息支出500万元。数据显示,目前新昌已累计发放“水保共富贷”85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点绿成金”的探索不止于此。“别看我们电站有40多年的历史,申请‘绿电贷’改造后,发电量提升了60%,收益更是提升了70%。”在沙溪镇的樟家山水电站,一位负责人介绍道,如今电站每年能发电130万度。同时,为了实现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根据智能体结合区域内水位上涨情况以及电网调峰需求,统筹制定发电机组启停计划,实现梯级水电协同度、水光互补优化控制,小水电就近消纳率同比增加32%,综合保供顶峰能力提升20%以上,响应速度提升60%以上。

2023年,新昌发布全国首个单独核算的小水电GEP核算报告,并创新推出“绿电贷”金融产品。这一创举打开了小水电站绿色发展与共富增收的新大门:全县参与GEP核算的30座小水电站,凭借科学量化的绿水青山价值,获得总计10亿元的银行授信支持,打通了水生态资源从“资源到资金”的转化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新昌还加快集体林权经营体制改革,推行以股份合作为基础的林地经营权流转,建立林权流转收储和市场交易平台,重点实施低效林改造,形成经济林、林下种植、林业碳汇三大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高价值化发展,带动209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5万元、2万多农户年均增收7000元。

此外,新昌立足丰富山水资源和独特产业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治理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谋划了沙溪共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2025年,该项目正式入选浙江省EOD项目库,通过实施水源涵养区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乡村农旅共富综合体项目两个子项目,以系统治理修复生态功能,并充分发挥生态效能价值,借特色产业经营收益反哺环境治理投入,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治理+特色产业运营”一体化生态经济体系。

更大的水利工程正在推进。作为浙江省“十四五”期间库容最大、单体投资最大、移民人口最多的水利工程,经过14个月奋战,目前镜岭水库1.28万移民已全部平稳签约,工程建设将迎来新阶段。对新昌来说,镜岭水库建设既是时代的担当,又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延续。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新昌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新昌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群众在绿水青山中更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茶山到林海,从溪流到水库,新昌以改革的理念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探索打造共同富裕的生动场景。在这片绿色沃土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在开花结果,为山区县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的新昌方案。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