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陕西早熟苹果上市啦!
时间:2025-08-21 17:08:04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张红文 李进文 潘美玲 张晓茹 点击:466次

编者按
当前,我省优势苹果产区的早熟苹果正陆续上市,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作为全国苹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陕西今年早熟苹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陕西出产的嘎啦、华硕等早熟苹果,红润饱满、脆甜多汁,成为初秋时令水果的代表。
为及时捕捉主产区动态、把握市场新动向,本报今日特推出“陕西早熟苹果上市啦!”报道,聚焦铜川、洛川、白水三大苹果主产区的丰收图景。下面,就请跟随本报通讯员的脚步,深入果园、交易市场与物流一线,看看果农的忙碌身影、果园的“科技利器”和产销对接的创新模式,感受我省果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铜川:科技赋能结硕果
8月13日,在位于铜川市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寺沟塬村的苹果示范园里,村民在采摘苹果。
8月17日,陕西高塬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宏伟,一大早就来到位于铜川市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寺沟塬村的苹果示范园。看着满树果子,他笑得合不拢嘴:“你看,红思尼克苹果的颜色越来越鲜艳,就像娃娃的红脸蛋,真让人稀罕。”
“红思尼克是我们公司2023年嫁接的新品种,20亩地的果子刚熟就被客商包圆儿了。这个品种不用套袋,不用铺反光膜,光这两项,一亩的成本就能省1400元。”孙宏伟说。
果库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麻利地分拣、装箱早熟苹果,咸阳客商姚新权一边查看果子质量,一边招呼装车。收了十几年苹果的他,对铜川苹果赞不绝口:“铜川的果子甜度够、硬度好、颜色正,每次来这里我都是满载而归。”
这个省级高质高效苹果示范园,藏着不少高科技:白色防雹网像撑起的巨伞,把冰雹挡在外面;黑色滴灌管道在果树间延伸,将水分和养分精准输送到根部;语音驱鸟器时不时“吆喝”几声,赶走偷吃的鸟儿。
技术员王兴保站在田埂上,看着这些景象说:“过去种苹果全凭老经验,现在搞三新(新品种、新砧木、新模式)果园,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就能丰产,果子好卖价高,真是大变样。”
卖果子的路也越走越宽。“我们这200亩华硕苹果这个月底成熟,打算全走电商渠道,让全国各地的顾客都能尝尝鲜。”苹果还未熟,铜川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成已经算盘着,让铜川苹果搭乘电商“快车”,从田间直奔消费者的餐桌。
据统计,今年,铜川早中熟苹果种植面积约10.3万亩,预计总产量11.4万吨,其中嘎啦、秦阳、华硕、红思尼克等早熟苹果产量达4.3万吨。
这红火的景象背后,少不了政策支持。铜川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引领,持续加大扶持力度,针对苹果、大樱桃等,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今年起,市级财政每年设立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以上,在种苗繁育、生态基地建设、科技赋能、品牌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
洛川:果农增收笑开颜
8月14日,洛川县石头镇吴家庄村的果园里,果农忙着采摘早熟苹果。
“今年早春刮大风,虽然苹果挂果量比去年减少,但嘎啦收购价每公斤7.8元,预计总收入和去年差不多。”8月14日,洛川县石头镇吴家庄村村民张王学在苹果销售点上,看着分拣好的苹果高兴地说。
眼下,洛川县早熟苹果进入销售旺季。作为享誉中外的优质果品,洛川苹果凭借“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藏、无污染”六大特点,吸引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果园里硕果累累,交易市场上购销两旺,一派丰收景象。
张王学的8亩果园里,嘎啦和华硕两个早熟品种挂满枝头。“每亩套袋差不多2.5万袋,按现在的行情,总收入能超8万元,比去年还能多赚点。”他一边分拣着苹果,一边算着增收账。
村里采摘忙,镇里交易火。石头镇百益村苹果交易市场内,一车车、一筐筐红彤彤的早熟苹果正有序交易。来自石头镇安固村的果农王红梅忙着给收购点送货。她介绍:“为保证口感,我们每年都按成熟度分批采收。今年家里套了5万袋嘎啦,估计能收入5万多元。”
不仅石头镇,老庙镇的果农同样喜获丰收。杨武村果农王振国送果到收购点时难掩喜悦:“今年,鲁丽苹果60号统装价每公斤7.5元,和去年的价格一样好。但我的果子品质整体更高,收入肯定比去年强。”
来自河南的客商史永浩有十几年苹果收购经验,他常年扎根洛川,看中的正是这里的果品品质:“洛川苹果脆甜多汁,市场认可度高,销路根本不愁。今年,我们提前半个月就来布局,现在已经在老庙、永乡、旧县等5个乡镇同时装货,已经收了1.5万多公斤,客户反馈很好。”
近年来,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3万亩。2025年,预计苹果总产量123.65万吨,其中以嘎啦、元帅、秦脆、华硕、鲁丽为主的早中熟苹果32.17万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产销信息引导,及时收集整理市场动态,指导果农做好销售。此外,还将联合职能部门加强品牌保护,全力守护‘洛川苹果’这块金字招牌。”洛川县苹果营销服务中心主任王艳说。
白水:转型发展巧布局
8月13日,在白水县四季香苹果种植基地,工人在分拣、装箱早熟苹果。 本报通讯员 潘美玲摄
踏着夏末秋初的节拍,“中国苹果之乡”白水县的早熟苹果迎来了甜蜜的“抢鲜”之旅。
“白水早熟苹果脆、甜、汁多,上市时机正好,满足了消费者‘尝鲜’需求,在南方超市很受欢迎。”江苏省无锡市客商陈亚峰坦言。
8月13日,在白水县四季香苹果种植基地,鲜红透亮、圆润饱满的早熟苹果挂满枝头,果农忙着采摘巴克艾早熟苹果。
“为了保证苹果口感,我们每年都会根据苹果成熟度适时进行分批采收,早熟苹果果面好、商品率高,一上市就被客商订光了,价格同比上涨了20%。”白水县四季香农业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赵建军说。
作为全国苹果优生区,过去,白水苹果以晚熟闻名。能否让“甜蜜”来得更早一些?
白水县立足资源禀赋,将发展早中熟苹果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韧性的关键抓手。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秦阳、鲁丽、华硕、嘎啦、金世纪等一批成熟早、风味佳的品种在白水县扎了根。它们的成熟期较富士提前两个月左右。
“没事出来打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林皋镇鱼家河村的高秋芳说。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富民。白水早熟苹果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白水县早、中、晚熟苹果的合理搭配、错峰上市,带动了季节性用工,高秋芳就是其中一员。从早熟苹果开始采摘,她就在果园务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由于上市早、品质好,白水早熟苹果的地头收购价普遍高于同期大宗水果。”白水县新农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段丽娟说。
段丽娟的信心来自果园的科技化管理。为了让“早熟”与“优质”齐飞,白水县牢固树立品牌营销思维,积极推广苹果树高接换优技术、智慧果园管理系统。同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了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通过果园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栽培模式,有效调控果树生长发育周期,确保早熟苹果品质。
据了解,今年白水县早熟苹果预计产量可达6万吨。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