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 共生共荣拓开共富新路

时间:2025-09-18 17:09:5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冯建伟 赵炜 点击:447

位于仙居县淡竹乡林坑村的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一隅。 资料图

在浙江台州仙居县横溪镇程岙村,66岁的梅农沈树成打理着古杨梅树,以期来年果树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杨梅。老沈日复一日养护的背后,是当地梅农缄之于心的传统经验:杨梅喜阴,茶树耐湿,鸡能吃虫除草施肥,蜂能授粉酿蜜,它们彼此共生,养活了一代又一代村民。

程岙村所在的仙居素有“中国杨梅第一县”的美誉,种植历史悠久、规模广泛。在长期栽培实践中,仙居人以杨梅为核心,巧妙地在不同高度的山地环境配置杨梅、茶树、仙居鸡、土蜂等农业生物资源,创造性架构起“梅---蜂”有机结合的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层次与立体化发展,并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现下,仙居现存百年以上古杨梅树13425株,拥有横溪程岙、屏风岩、郑桥,湫山杨岸四个古杨梅核心区;2024年,仙居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达14.7万亩,梅农3.3万户、杨梅合作社450余家,全产业链产值达45亿元。

如今,当地立足对其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又焕发出促进共同富裕的崭新活力,成为浙江转化“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因地制宜:“梅茶鸡蜂”的共生智慧

永安溪从仙居县穿城而过,109座海拔超千米的山峰在此盘踞,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如何对山地加以利用,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成为仙居人世代思考的重要问题。

当第一颗杨梅种子在仙居落地生根,这里因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丰富、温暖湿润、雨水充沛等特点,成为了杨梅优渥的生长之地。仙居先民很早便开始了杨梅驯化与人工栽培活动,当地栽培杨梅的历史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除了杨梅,仙居先民逐渐发现栽茶、牧鸡、养蜂等与当地环境同样契合。明朝万历年间,梅茶混栽、林下养鸡、林中养蜂的复合种养模式在当地变得普遍。

“梅---蜂”复合种养模式凝结着仙居先民的经验创造,保留传承至今。在这里,杨梅、茶树、鸡、蜂,默契地共融共生:杨梅和茶混栽有助于增强系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空气调节等;仙居鸡则充满活力,承担着系统里的“杀虫”和“施肥”任务;勤劳的“园丁”中华蜂为系统内蜜源植物授粉,增强了系统环境内的生物多样性,实现不同生物特性的契合与互补。

“它可以错开劳动力的分配,让农户一年四季都有活干、都有收入。”在仙居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应铮铮看来,该系统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把农户整年的时间精力都串联起来,在不过度开发的前提下保障居民生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5年,该系统被列入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年,仙居县开始谋划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组合“出道”:推动入选全球农遗

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摸清“家底”是前提。“因为这个古杨梅,消失一棵就少一棵,是不可复制的。”仙居县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主任泮丹丹介绍,为保护系统中作为核心物种的古杨梅树,当地成立工作组,对全县古杨梅树开展普查。

2016年,泮丹丹和同事花了一年时间跑遍各个山头,摸排出13425棵百年以上古杨梅树。2021年,当地又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生态监测体系,为每一棵古杨梅树颁发数字身份证,实时监测古树信息、养护等数据。

为保护这一宝贵资源,仙居县制定“三个不得”村规民约,明确不得砍伐、不得迁移、不得破坏现有自然生态景观。同时,通过开发下游深加工产品、开展订单收购,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村民从“要我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

此外,当地高位推动农遗申报工作,挖掘详实史料、典故,制作《仙居杨梅文化汇编》,打造杨梅科技博物馆、杨梅数字博物馆等,为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明确了方向。

如今,依托杨梅这一核心物种,茶、鸡、蜂也实现多产发展。“仙居鸡”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系统内主栽的茶叶“鸠坑种”首批通过国家认定的十大有性系茶树良种之一、林中饲养的中华蜜蜂成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202311月,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活态保护:用好产品赢得新前景

“现在我开一张杨梅订单发票只要5分钟!”淡竹乡林坑村的果农卢建胜种植杨梅已超过15年,原先他去县城开发票要五个小时,在杨梅采摘季“总忙不过来”。如今,依托“台州‘亲农在线’”小程序,他可以在订单高峰期为客户快速开具发票。

林坑村70岁的蜂农卢金富谈起营生同样高兴,他介绍,村里养殖户坚持传统方法取蜜,保证了蜂蜜品质。目前,全村养蜂户65户,年产蜂蜜1万斤,100余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增收60余万元。

针对杨梅树下的茶、鸡、蜂藏在深山如何畅销的难题,仙居县正逐步探索一条农业文化遗产“守正创新”的“活”路。徐伟亚是埠头镇九都村的“共富联络员”,每天天一亮,她就上山挨家挨户搜集大伙儿家里的农产品,带出村去销售。像徐伟亚一样的“共富联络员”仙居全县共有300多位,他们从农户家里收购农产品,用当地的区域公用品牌“神仙大农”集中销售。随着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当地还顺势推出“梅茶鸡蜂”农遗礼盒,仅上半年就卖出了550万元。

立足“生态为基、产业为本,融合发展、全域共进”的新格局,仙居县成立神仙大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原先小农户、松散型管理方式向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延伸。2024年,“梅茶鸡蜂”系列产品累计销售额达1125万元,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

仙居的“杨梅智慧”还体现在创新的保鲜技术上。今年5月,仙居杨梅以每颗60元的价格出口迪拜,成功解决了高温高湿环境下远销海外的难题。

眼下,仙居正筹建“梅茶鸡蜂”复合种养研学基地,创新“文化研学”新模式,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仙居县副县长王娴静说:“在做好保护传承的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建立文化利用机制,育优种、提品质、深加工、拓渠道、强品牌、促融合,多端发力、全面发展,让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真正地活起来,融入强村富民的共富新路径中。”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