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茂名荔枝引领乡村振兴“甜蜜嬗变”
时间:2025-10-25 10:10:27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陶磊 点击:472次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五年超千亿元,广东唯一!
“十四五”以来,茂名市以“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荔枝、龙眼、三华李、化橘红、沉香、罗非鱼、高凉菜)”全产业链发展为抓手,推动小小土特产成就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荔枝是其中的佼佼者。2025年茂名荔枝产量62.23万吨,销售收入91.6亿元,带动全市超50万荔枝产业链从业者增收致富。从“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从“传统种植”迈向“数字智慧”,茂名荔枝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升级、市场拓展、农文旅融合等全方位突破。
小小荔枝,不仅是年产值稳居千亿级的茂名农业的耀眼名片,更是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发展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中体现。
科技强链
从“一季鲜”迈向“四季甜”
“无人机收到飞鸟智慧巡园系统指令,起飞!”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荔枝园里,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常态。
2024年,柏桥村引入中山大学团队研发的飞鸟智慧巡园系统,每天通过无人机高效巡查约750亩荔枝园,相比传统人工巡园效率提升500%。
茂名以“数字果业”为引擎,全市建成10个高标准“五化”果园,推动种植向“数智化”跃升。物联网监测站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气象数据,果农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病虫害AI识别与诊断,实现“拍照上传-智能诊断-方案推送”的全程数字化管护。
茂名荔枝构建“种业芯片+数字果园”双擎驱动,收集全球700余份珍稀种质,选育早熟、晚熟、耐储运新品种,把荔枝“种子芯片”攥在茂名。
在茂名荔枝大数据平台,荔农可随时监看全国销区荔枝价格、产区荔枝动态。2025年本地化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病虫害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生产效率提高30%,年均向超30万荔农推送技术信息300万条。
“一日而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荔枝的保鲜难题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如今,荔枝已从“一季鲜”迈向“四季甜”。田头306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可实现采摘后1小时内预冷,保鲜期延长3天。纳米保鲜、液氮冻眠等技术,使桂味、妃子笑等品种保鲜期延长至30天以上。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则让贮藏10个月后的荔枝仍保持鲜果八九成风味,推动荔枝“全年上市”。通过绿色通道与冷链专线,茂名荔枝24小时可达国内主要城市,33小时直达新疆乌鲁木齐,实现“从枝头到舌尖”的高效链接。
让荔枝实现“四季甜”的,还有深加工技术。2022年5月28日,广药集团与茂名市政府合作建设的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茂名)产业园正式投产。作为全国最大的荔枝饮料生产基地,产业园以荔枝原浆及灌装饮料加工为核心业务,配备全国唯一荔枝清汁生产线,日处理鲜果能力达200吨,年规划产能900万箱;已开发了包括荔枝果汁系列、气泡水系列、滋补品系列、电解质水系列在内的20多款荔枝精深加工产品。
完整的荔枝加工产业集群已形成,全市荔枝加工龙头企业25家,荔枝加工能力约10万吨/年,培育精深加工产品30余个,品类丰富度居全国前列,构建了从种植到加工、从物流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市场贯通
“土特产”跃迁“国际名品”
“今年荔枝销售额3000万元,离我的‘小目标’又进了一步。”张丽梅笑着说。张丽梅原本在广州做服装贸易生意,前几年看好茂名荔枝电商销售前景,返乡做电商,当季荔枝销售过亿是她的“一个小目标”。
茂名全市共有4000多家电商、1万多家微商。2025年,茂名荔枝物流企业增至34家,约40%特早熟品种荔枝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收购均价比传统渠道高10%以上。
2025年荔枝季,茂名联合抖音、京东、淘宝等平台,由政府出资100万元,叠加电商平台、金融机构资金补贴,共推出超300万元荔枝电商消费券,8家银行APP上架荔枝购买链接。“茂名荔枝”抖音电商订单量增长超过21倍,占平台广东荔枝订单量的近七成。
该市还发布了《茂名市网上销售荔枝等级规格》《茂名荔枝(白糖罂、桂味、妃子笑)电商销售标准》,指导荔枝商家分级分类销售。“我们现在都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都会主动维护‘茂名荔枝’这个品牌,不搞恶意低价竞争,发出去的荔枝,首先要保证品质。”张丽梅说。
从2020年起,茂名坚持把采购商请到产区,实地考察,实地走访。2025年,120多家采购商受邀参加茂名荔枝嘉年华活动,其中58家现场达成采购意向。
今年5月,茂名荔枝还未上市时,高州市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收到了来自迪拜、俄罗斯、东南亚以及美国等地的出口订单,平均价格达到18-19元/斤。该企业采用“压差预冷+生物抑菌剂+智能调气包装”技术,显著提升海运荔枝的品质与国际竞争力。“有了省农科院的技术,叠加海关推出的查检‘绿色通道’,属地查检时长缩短20%,全球都能吃上新鲜的茂名荔枝。”企业负责人车活益说。
2023年,海关总署把全国首个特色水果技贸评议基地设在茂名。在保鲜技术的加持下,茂名荔枝“漂洋过海”,科威特、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基里巴斯的消费者在2025年夏天,第一次尝到新鲜的茂名荔枝。至此,茂名荔枝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2个,荔枝出口量增长163%。
从2020年到2025年,茂名荔枝鲜果销售额从69.2亿元增加至91亿元;粤西荔枝RCEP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全国首个特色水果技贸评议基地建成;出口市场从8个拓展到22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出口量同比增长163%。茂名荔枝打造了“12221”市场体系的全国样板,领跑全省“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品牌跃升
“媒体+”托举金字招牌
“今年大概卖了十几万元。”柏桥村的何阿姨种了300多棵荔枝树,这几年都在贡园门口摆摊卖荔枝,今年既丰产又丰收。
虽然是摆摊,但早已脱离了传统的买卖方式。摊位变成了“联络点”,前来贡园游玩的客人,品尝荔枝后,直接在摊位下单,人还未回到,荔枝已通过冷链物流到家了。
今年的茂名荔枝,很多贴上了“信字号”。“贴上这个‘信’字标识后,我们的荔枝根本不愁销路,客户认的就是这个‘信’字。”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达为自豪地说。
2024年,茂名把“信字号”由信宜县级试点升格为全市战略,正式实施“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构建“两标一码一证一单”品控追溯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全方位保障荔枝品质。
基础打扎实了,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荔枝出圈!以“媒体+品牌”双轮驱动,茂名荔枝实现了从产品到名品的精彩跨越。
2022年起,茂名开创荔枝定制模式,在荔枝未成熟时就开通定制渠道,从定制荔枝树、荔枝果到荔枝卡、高端年份荔和供应链龙头企业定制等,不断创新销售模式。
2025年,茂名创新推出“荔枝盲盒”和节日主题定制,培育发展“节庆经济”。董宇辉、贾乃亮、凤鸣甄选、翁虹、全进华等超过700名达人通过直播销售推介茂名荔枝。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17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432.44万元。今年,全村荔枝产值1.5亿元。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我们心往一处使的信念。”根子镇柏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清感慨道。
融合发展
交农文旅商一体绘就新图景
国庆中秋假期,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游客接踵摩肩,2025年“齐来趁墟2.0”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文旅消费系列活动第四场在这里举办。假期前四天,入区总车流量13883车次,客流量45603人次。
作为广东省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柏桥服务区以“四叶托荔”的建筑造型成为包茂高速的标志性景观。开放首月,创下总车流量27万车次、接待游客超143万人次的纪录,成为茂名又一热门打卡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中的新顶流。
“这里不仅是高速服务区,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荔枝文化博物馆。”60多岁的安徽游客王阿姨如是评价。从服务区向北行驶数公里,便是收藏着千年荔枝文明的中国荔枝博览馆。2022年中国荔枝博览馆开馆,2023年博览馆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成为展示荔枝历史、科技与艺术的重要窗口。与中国荔枝博览馆相邻的,是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这里保存着全球700余份种质资源。服务区联合周边景区推出4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荔枝文化沉浸体验、古树溯源、科技研学与鲜果采摘。
茂名以“文化+场景”重构乡村空间,将农文旅融合效应辐射至全域,绘就了“产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的荔乡新景。根子镇率先成立柏桥、元坝等“强村公司”,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改造特色民宿、运营研学基地,2023年实现柏桥公司营收超140万元、元坝公司营收78万元。创新开设“柏桥讲堂”,将讲堂打造成为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宣传“百千万工程”成果的窗口,省委党校、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机构挂牌实践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思想阵地”。
从单向的产业增值到多维的价值共创,茂名荔枝产业通过农文旅商深度融合,实现了“一棵荔枝树”向“一座致富园”的跨越。正如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所言:“如今我们卖的不只是荔枝,更是一种千年荔乡的生活方式。”
一颗荔枝,见证了茂名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坚实步履;一片荔园,映照出“十四五”期间广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茂名荔枝探索出的产业模式、市场体系、品牌路径等,正从“一果独秀”延伸为“百果争香”,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发展新范式。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上,从茂名荔枝的“甜蜜嬗变”放眼南粤,“十四五”期间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正全面铺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崭新画卷已徐徐展开。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