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南浔知味”不“难寻”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激活商标品牌效应助推产业发展记

时间:2025-11-11 17:11:14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作者:中孙建新 谢 晨 点击:423

每天清晨,当夜色还未完全褪去,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古镇东大街的浔味坊后厨已飘出阵阵香气。厨师正仔细检查当天待发的200份“浔味”食品礼盒。礼盒外包装上标注着“南浔知味”集体商标,这些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包装的南浔特色美食,将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自从使用‘南浔知味’集体商标后,我们的产品线上订单占比突破60%,还成了游客必带的伴手礼。”浔味坊负责人钱金根喜形于色地说。

这一转变,源自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推动的一场“品牌革命”。2021年初,该局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一个现象:南浔区拥有红烧湖羊肉、温氏盐焗鸡、红美人柑橘等多种传统美食和农产品,但90%以上的经营者都是“小散弱”,品牌认知度不足。“不少游客知道来南浔逛古镇,却不知道该买什么特产。”该局知识产权科科长回忆道。

一场以集体商标为抓手的品牌升级行动就此展开。与传统做法不同,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创新推出“三位一体”商标品牌建设模式。

该局构建“标准+认证”的质量管控体系,即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协助企业对原料选用、工艺流程等21个关键环节进行标准规范,仅允许通过认证的企业使用“南浔知味”集体商标。目前,已有37家企业获得认证,产品合格率从82%提升至98%

同时,该局联合当地相关行业协会构建“线下+线上”立体营销网络。在古镇景区打造“南浔知味”集体商标品牌体验活动,同步开发微信小程序“浔味商城”,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消费闭环。这种新模式使商户平均销售额增长45%,复购率提高至38%

最具突破性的是“美食+文旅”的产业融合举措。该局联合当地文旅部门将标注“南浔知味”集体商标的传统美食制作纳入古镇旅游线路,开发“跟着非遗大师学做南浔特色美食”等体验项目。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此类体验项目带动综合消费1.2万人次。

“我们不仅要保护商标,更要经营好品牌。”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负责人介绍,该局依托南浔知味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专门建立相关产业商标注册登记和使用指导“一对一”帮扶机制;举办品牌建设培训班,提升企业品牌运营能力;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商标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南浔知味”集体商标价值持续释放。更令人惊喜的是,已有3家企业准备申报“浙江老字号”。

该局还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活动,不断提升“南浔知味”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全方位拓宽产品流通渠道,引领相关产业铸就商标品牌效应“放大镜”。截至今年8月中旬,全区已建成“南浔知味”直营门店18家、加盟店52家,实现全区门店全覆盖;打造“浔味心选自有官方商城、淘宝店铺、拼多多小店、抖音店铺、网上农博”等7家线上运营网点。同时,与上海城市超市、杭州四海渔仓渔淼、杭州光鲜生、正大集团等长三角地区大型销售平台合作,大力宣传南浔区特色农产品。

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加强‘南浔知味’集体商标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商标品牌培育机制,推动传统美食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让‘舌尖上的南浔’香味飘得更远,让‘南浔知味’不‘难寻’!”

编后

“小散弱”的经营困局,到“浔味礼盒”畅销全国;从游客“不知带啥特产”的尴尬,到“南浔知味”成伴手礼首选——这场蜕变,是南浔区市场监管部门以商标品牌为抓手激活产业动能的生动实践。

南浔区的探索,贵在“精准”与“创新”。面对品牌认知度低、质量标准不一的痛点,南浔区把集体商标变成产业升级的起点,把品牌建设当作长远工程,推动企业申报“浙江老字号”、谋划传统美食与现代产业融合,彰显从“做产品”到“树品牌”的升级思维。这份经验,为各地特色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也期待更多地方能以此为鉴,让特色产品真正长成“金名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