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四川都江堰探索实践“特色立园”高效路径
时间:2025-11-12 17:11:37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王继发 蒋俊伟 点击:425次

依托水利优势,四川成都都江堰市形成了以猕猴桃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作为猕猴桃黄金产区及全国最早实现经济栽培的地区之一,历经40余年发展,都江堰市猕猴桃产业正面临体制机制革新、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产品附加值提升瓶颈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该市以建设都江堰精华灌区粮果产业园为核心,聚焦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以创建“国际猕猴桃文旅之都”为目标,全力打造猕猴桃“超级单品”。
近年来,都江堰市通过系统谋划与持续深耕,推动猕猴桃产业实现从“地方特产”迈向“行业示范”,从“种植户”转型为“经营者”,让“小果子”跃升为“大产业”,逐步探索实践出一条“特色立园”的高效路径。
聚焦机制创新培塑厚植“立园生态”
推行政产学研用,打造创新联合体。深化“主管部门统筹资源出政策+省农科院建博士工作站+川农大建科技小院+行业协会育经营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机制,以龙头企业主动出题、科研院所受邀揭榜、中小微企业(合作社)加盟应用的新模式,促成小农户和大园区“联姻”、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联动、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联推,首批带动43户经营主体,有效培育猕猴桃工匠10余名、标准化种植基地20余个、省农科院示范农场8家。
推行“轻资产入园”,壮大发展共同体。利用国有公司资源优势,探索搭建以生产设备共营为依托的企业“轻资产入园”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资金周转难题。由国有公司先行出资600万元购置国际领先的猕猴桃智能化分选线设备,在设备运营期与在地企业共同管理分成,形成“园区+设备+产业链”的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将猕猴桃精准分选效率从每小时2吨大幅提升至每小时12吨,推动优质果售价提升5%,带动猕猴桃企业年均增收300万元。
推行“农商企互联”,稳定利益联合体。由省级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户建立“土地租金+经营收入+劳务收入”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投入成本+保底收益”方式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以高于市场价10%左右优先收购达标果品,统一完成批次销售后将20%的利润返还农户,形成长期共赢关系。现已吸纳生产端会员139个、带动农户2.5万户,销售端18家企业共同成立都江堰猕猴桃官方旗舰店,并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拓展“指尖”销售,全市6成以上猕猴桃种植户加入“农商企互联”机制,人均增收近3万元。
聚焦资源集聚引优育强“有根企业”
近3年,都江堰市累计争取上级财政资金5.2亿元,建成猕猴桃花粉加工中心、猕猴桃品牌运营中心、现代农业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21个产业化项目。强化“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四方联动,创新推出“设施农业贷”等金融产品,累计授信3670万元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猕猴桃产业。截至目前,已培育生产龙头企业10余家、合作社56家,猕猴桃花粉产值1.06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8.7亿元。
同时,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前提下,探索以园区为单位,整合零散设施农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有根企业”在产地初加工、冷链物流、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用地需求,已引导2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投资3000万元、整合19亩设施用地,建成四川省级重点社会化服务中心;18家本地企业出资组建产业化联合实体投资1.3亿元、统筹使用21亩农业设施用地,建成“灌区优品汇”云仓,拟打造成为全国猕猴桃产业“科创仓”。
此外,构建省市县镇四级协同服务体系,签订《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组建猕猴桃科技服务特派团,集聚14名领军人才长期驻点指导,建设3个猕猴桃高标准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形成全国主推技术1项,全省主推技术3项,首创提升耕地“容积率”研究,累计申报专利12项,实现园区猕猴桃类经营主体全覆盖推广应用,助力400户农户在地增收最高达每亩3520元,为破解粮经争地矛盾提供了“都江堰方案”。
聚焦“三品”工程 铸就“天府珍果”
改良品种结构,提升单产效益。依托“世界猕猴桃天然基因库”优势,建立21个猕猴桃野生品种种质资源库(总数占世界30%、全省91.3%),联合“专家大院”“科技小院”“博士工作站”等重要转化平台,先后自主培育新品种4个、引进筛选10余个,全省首个猕猴桃抗性砧木“西蜀猕砧1号”通过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布局建设以瑞玉、东红等为代表的高产商品型和以中猕2号、西蜀绿猕为代表的精深加工型生产基地,推动猕猴桃高产高效园占比提升至72%,实现核心示范园猕猴桃平均单产提高15%。如今,全市猕猴桃种植规模10.3万亩、年产11.4万吨,位居四川第二、成都第一。
强化品质管控,补强产业链条。擦亮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金字招牌”,系统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制定《都江堰猕猴桃质量标准》,率先将猕猴桃纳入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2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实现一果一标、全程溯源,培育良好农业规范认证8个、居全国同类产区首位。引入全国领先的智能水果分拣线,实现卸果、脱毛、分选、检测、包装、装箱全程自动化,智能分选水平大幅提高,正逐步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水果冷链仓储集散地。
坚持品牌联动,拓展消费市场。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入“天府源”成都市级公用品牌体系,做强“都江堰风物”品牌,开发猕猴桃果饮、含片、邮票等原果系列产品32项、文创产品12项,在重庆双福、浙江嘉兴、广州江南等重要果产品汇聚地设立品牌旗舰店13个,推出猕猴桃主题游线2条、餐饮民宿30余家和美乡村消费新场景2个,三产经营收入达5.3亿元。联合市供应链协会建成成都县市新城首个“一带一路”国际化供应链服务站,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推动“蓉品”出川出海,猕猴桃品牌价值达43.24亿元、居全国第三,今年产品远销1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600余吨、出口额1300余万元,总量位居四川省第一。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