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站内搜索:
探讨我国茶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时间:2025-11-18 08:11:24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刘年艳 点击:524次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年艳
面对时代变革、乡村全面振兴、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我国茶产业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真正将茶产业办成新时代我国南部山区的富民产业、朝阳产业与美丽产业?如何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就具体的茶产业来说,茶产业发展面对时代变革、乡村全面振兴、全球化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与此同时,伴随用户行为智能化趋势、茶叶消费结构与人群市场分化加快的变化,全国茶产业同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全球市场受诸多因素影响,拓展受阻。总体上,传统茶叶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短期内依然存在。未来,劳动力短缺与高成本趋势将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个地区要发展茶产业需要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主要由5个方面来构成。一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实现茶农共同富裕;二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特征是新质生产力型的茶产业;四是高质量发展的业态,是创建现代茶产业;五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提升茶业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
如何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茶产业来实现茶农共同富裕,关键是要把握好5个方面:一是着眼于提高劳动收益,提高茶园栽培管理水平,延长鲜叶采摘时间,提高茶园整体效益;二是着眼于发展新型乡村产业,拓展茶农充分就业新渠道,鼓励茶区创办茶叶加工经营主体,实现茶农充分就业;三是着眼于提高茶农资产经营性收益,创新乡村多元功能,发展新型乡村产业,大力发展茶旅游、茶养生产业,盘活乡村茶农的存量资产,推动现有资产向经营性转型,提高茶农的资产性价值实现能力;四是着眼于茶农美好生活保障,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创新集体分配方式,提高新集体经济再组织、再服务、再教育农民的能力;五是着眼于拓展茶农参与性分配路径,探索茶农股份合作,创新茶农参与性分配方式。
从茶产业到乡村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要从茶产业与乡村发展两个可持续来考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茶产业有3个基本特征:生态关系友好、产业关系友好、乡村社区关系友好;体现质量安全、资源节约、产业均衡、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整体发展;实现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生态绿色循环发展之路、走区域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首先,创新茶产业增长方式。总体要求是把茶产业作为山区茶农创业就业共同致富的乡村特色产业,建立茶农共同参与、产业共创、利益分享的茶产业发展机制,推动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发展,改变传统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增长与鲜叶采摘的增长方式,为依靠智能装备与创意相结合的茶园增长方式,构建多要素共同协同增长、多要素共同收益的新茶业形态。
其次,拓展价值增值新空间。不断发掘茶产业的多功能性价值与乡村多元功能,推动茶与科技、文化、生态及村庄风貌的有机融合,创新资源形态,创建新型茶产业,不断推动产业形态创新与业态创新,着力价值增值新空间拓展,拓展茶农创业就业收入渠道。探索发展以茶为核心元素的特色茶小镇、特色茶村庄,大力连片发展乡村茶旅游、茶文化体验与茶康养产业,创建茶业新服务产业,创造茶消费新场境。
最后,打造茶乡未来新乡村。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茶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成为生态、文化、组织、产业、人才振兴的产业载体。积极推进新集体经济组织对接社会资本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径,为乡村发展增强物质基础。创新乡村公共产品产业化的实现方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以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的新型茶产业
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的新型茶产业,要着眼于转变传统茶产业发展方式与增长方式,着力于发展新型茶产业,根本在于推进茶产业三大体系创新。
其一,创新茶产业体系。围绕推进茶产业体系创新,需要把握纵向、横向、拓展3个路径,创新多样化的茶产业。一个具体的现代乡村茶产业由茶产业资源+市场主体+茶业系列产品+乡村茶产业形成的服务体系及茶产业品牌体系构成。创新茶产业体系,首先,要注重茶业新资源创新。从茶产业多功能与乡村多元价值出发,推动“三茶”元素资源化,创新茶产业新资源形态。其次,结合茶产区存量资产利用创新推动新业态创建。发展茶休闲、茶康养、茶体验、茶研学等新产业。再次,面向市场新需求,创造乡村新产品与新服务。推动茶元素的新应用。推动现有茶村庄由茶农自我服务向为社会提供服务转型。最后,利用现代融媒体手段,创建新型产地微市场创新。以现代化的乡村业态助力发展“新农人”,构建起茶业主导形成的支柱产业、周延产业相结合及传统产业、新型产业相协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
其二,创新茶生产体系。围绕茶叶生产环节形成的原料生产流程,打造高效生产与高质量茶产业体系的基础。一是创建“茶园区+原料基地化+茶农+茶农合作社+茶鲜叶市场”产业化模式;二是实现茶园区标准化管理。发挥茶区政府园区管理职能,推进优良品种与无性茶苗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生产流程标准化与投入品管控化;三是以智能装备武装现代茶产业。推进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原料生产全链条机械化、智能化;四是推动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创建科技型智能化现代茶产业。
其三,创新茶经营体系。围绕提高茶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茶产业发展的组织方式与科学合理的利益链接机制。一是创建市场导向的湘西新茶业。做好区域与人群定位,推动湘西茶业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二是创建湘西茶业大市场。建设“微商+电商+交易活动+现代传播+N”多功能一体的产地微市场群。三是将茶业变成茶农创新创业就业致富的产业。推动传统市场主体、供应链利益机制、组织形式、市场形态变革。四是实施“新茶人”培养计划。五是从多向度创新产业形态、业态,构建湘西茶产业生态群。
创建现代茶产业需抓好三件事
创建现代茶产业是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抓手。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业态是现代茶产业体系的创新,现代茶产业是相对传统茶产业而言的,是新质生产力型茶业的具体表现。要做好现代茶产业需抓好三件事。
其一,推动转型升级。首先,要做好转型,就是要找寻新对象、新用户、新领域、新区域,把握新对象、新领域、新区域的新需求,创新产品与服务,提供新供给。其次,要做好升级,就是要准确把握茶需求者在新时代不断展现的新需求与蕴含的潜在需求,通过创新不断推进产品与服务的迭代,实现产业的新发展。最后,要寻找路径,实现由本土性小农思维向现代性市场思维转变。做好转型升级,就是要推动本土向区域、大众向对象、过去向未来、一般向特色、国内向全球、解渴向健康茶业的转型升级,面向未来、面向用户、面向新场境,创新供给。
其二,实现三大变革。一是推动形态变革,创新茶业新形态。迎接智能化时代,重塑茶产业供应链体系,推动茶业形态变革,创建智能化的现代性与时代性的新型茶业。二是推动产品与服务变革。顺应健康、方便、快捷、时尚的时代需求,反映新时代,服务新时代,融入新时代,创造引领新时代人们生活体验的新茶业、新产品与新服务。创新茶消费新场境。三是推动供应链变革,加快构建产地微市场,以产地微市场带动茶产业由生产导向性与本土性市场向现代市场导向性茶产业转型。
其三,创建六化茶业。一是要走好区域化发展之路。塑造区域优势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未来茶产品市场优势与茶产业发展优势靠区域优势来支持。区域优势靠公共品牌的准确定位与全球传播、靠龙头企业与产品集群、靠综合性的区域产业运营服务体系来支撑。要推进茶业区域化,需要打造品牌化的区域特色茶业,需要做好区域公用品牌的推广传播,需要构建现代区域产业支撑体系。二是走好品牌化发展之路。建立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区分好公共、企业与产品品牌各自的社会功能。做好品牌运营与全球传播。以品牌传播的全球化引领市场的全球化。三是走好集群化发展之路。加快构建新品种繁育、现代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与制造、康养产业、旅游产业、周延服务产业共生发展的综合性的产业生态化的集群,形成资源集群、企业集群、品牌集群、产品集群、人才集群发展态势。四是走好全球化发展之路。树立全球化视野,实现走出去发展战略。走出国门卖茶叶。建立优质茶叶出口基地,培育出口企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做好茶品牌全球传播。与国内出口企业和出口平台建构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茶业全球化。五是走好市场化发展之路。经营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创新产品与服务两类供给。注重创建区域性的茶产地微市场。将着力点放在如何满足与引领茶用户及产业服务对象的需求上,真正实现茶产业及其经营活动推动茶本土性向区域、由大众化的茶向对象、由传统性面向未来市场、由一般向特色、由国内向全球、由解渴向健康茶业的转型升级。六是走好数字化发展之路。推动茶产业形态创新,创建智能化与数字化新型茶业,实现茶产业发展的高质生产力化。以数字化思维和逻辑重塑区域性茶业,建立数字化引导产品制造、数字化引导市场定位、数字化引领茶产业发展的市场导向型现代茶产业。建立全产业链的智能装备基础上的现代茶体系,构建起“现代传播工具+生产企业+终端用户”的产地市场+用户的产业供应链新格局。
实现三个效益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直接表现是提升茶业综合效益。提升茶业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目前来看,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其一,做优茶产业。一是要资源优质,推进优质特色品种的选育,推进茶园培管技术集成应用创新,建立规模性生态绿色高标准茶园,巩固一批有机茶园。二是加工工艺要创新优化,面向市场需求搞工艺创新,建立“市场定位-产品形态-工艺创新”的路线,新产品推进智能化与标准化生产,保障生产出质量好适销对路的优质茶产品。三是实现精品化,注重区域特质,在色、香、味、形多方面形成地方特色。四是时尚化,紧跟时代发展,实现茶产品功能化、生活化、时尚化与便利化。五是文化化,体现茶之生活本质要求,助力人们养生休闲需要。
其二,做强茶产业。一是体现整体效益高,茶产业要成为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绿色产业。产业效益、茶农增收、村庄发展与推进茶园生物多样性生态绿色茶园化同步推进。把茶产业打造成茶产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服务农民创新创业、致富增收。二是体现服务能力强,一方面,服务市场能力强,在于重新构建供应链体系,建立起市场导向的新型现代茶业。茶产品的创新要面向区域市场,极大满足现实市场的同时,引导与不断拓展潜在的未来市场,成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服务农民利益增长的能力强,茶产业发展实现与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农民创新创业相结合、与乡村发展相结合,成为服务农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茶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三是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农民、企业、政府“三权”结合模式,极大发挥农民优质原料生产的积极性、农业企业产品制造与市场运营的积极性、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政策公平实施的积极性,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其三,做大茶产业。一是推动茶园形态创新,创建现代茶业创新示范区和优质茶业出口基地,推动由分散小规模茶园向规模化优质茶区发展,带动区域茶业整体水平提升。二是做好新业态创新,创建茶业大数据库,以现代智能茶业制造基地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市场需求的引领性茶业。三是推进产业创新,通过横向拓展、纵向深化、多元融合、茶功能延展与配套创新,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创新茶业。四是推动产品创新,推动茶产品从传统单一形态到多元化形态转变。跳出传统茶叶分类,加快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新资源,适应大众健康养生需要,推进花草养生茶系列创新。跳出单一茶叶功能,本着“色、香、味、形相统一,根、茎、叶、花、果相结合”原则,创建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的产品体系。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